曹阳
水电四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PPP模式被应用到公共项目建设中已成必然,同时也正是因为它的必然,我们在应用中必须要小心、仔细、谨慎。本文主要分析PPP模式在市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PPP模式;传统模式;优缺点
引言
PPP模式使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获得“三赢”,它的应用可以有效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推动项目公司的各种资本融合,使社会经济增长动力能够有所调动,最终全方位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效率。
1、PPP模式概述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人们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同政府有效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缺口日益扩大。PPP模式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它鼓励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建设,同时也让社会资本享受合理的回报。既有效减轻政府的财务负担,也可以盘活存量的社会资本,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具有主要意义。
2、PPP模式的优点
2.1减轻政府资金压力,提高项目时间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在公共项目建设这一方面的资金支出越来越重,只单单地依靠各级人民政府给予的财政拨付资金很难满足建设公共项目的需求.而PPP模式能够极大地吸引社会资本,减轻政府的压力,使其投资的经济建设项目获得更好的发展。PPP模式是投入使用后政府进行考核后付费,企业为了更早的回收资金,必然会加快项目建设。据统计,PPP项目的完工进度平均比计划提前3.4%,而传统模式项目的完工进度平均比计划推迟23.5%。PPP模式项目大小对工程进度没有显著影响,而在传统模式下,项目完工进度受项目大小影响较为严重,项目越大,工程进度延期的可能性越大。
2.2减轻政府工作负担,更好控制工程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就在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巨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政府现有的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无法满足建设的需要,PPP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人员压力。以我区某项目为例:该项目由社会资本方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设立项目资金专户并按相关工程合同的约定向相关单位支付工程进度款,政府不需对工程数量进行确认并支付工程款,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政府的人力投入。PPP模式是由项目公司建设完成后进行运营维护,项目公司在建设时必然会考虑后期的维护费用,积极主动的控制工程质量。
3、PPP模式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3.1缺乏权威
PPP模式的法律法规PPP项目实际是在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和合约的约束下运行的。但现阶段我国尚没有建立完善关于PPP应用的法律法规。就目前来看,有关PPP模式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有的地方为了规范PPP模式的推广发展,起草了一些“PPP模式推广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且多为部门规章或地方性管理条例,这种开放式的构架不利于国家对PPP项目的统一管理和项目的健康发展,而且过多的管理办法也可能出现相互矛盾。同时,对于PPP项目运作过程中的诸多具体问题等均未涉足,客观造成国际上PPP项目融资的一些惯例和做法与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发生冲突。
3.2政府与投资建设商的职能界限不够清晰
目前社会对PPP模式的认知还存在明显的误区,不论是社会资本、政府都把PPP单纯地诠释为一种新的城乡基建融资模式。
特别是把PPP模式误导为一种投资刺激工具和政策安排。至于推行PPP运作模式的各自权益、职责、义务,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比较模糊;有的投资商利用地方政府对PPP模式运用职责、权益定性不准确、不到位的空档,只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推卸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偏离了政府投入之初的良好愿望轨道。
3.3对PPP模式运行监督并非容易
由于PPP模式运作是私营业主与政府签定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协议,起初投资人是私营企业,政府要求投资人建设后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或者是一定形式的物体存在;但在项目建设中一系列的指标参数、施工程序如何跟踪监督、由谁来监督却是一个空白,况且社会公共、公益项目设施建设后的一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指标如何获取、绩效如何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故此,对PPP模式运行的监督、建设后的绩效考评是一个难点,也是一项重点工作。
4、PPP模式在市政建设中的应对措施
4.1做好风险识别工作
要做好PPP项目的风险识别工作是控制风险的首要措施,准备判断潜存的风险和影响程度,结合判断结果制定最为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如笔者公司实施的各类PPP项目,在进行投标之前,由公司法律部门出具由总法律顾问签署的法律意见书,针对具体的法律风险进行提示与防范措施;对于个别交易结构与交易模式较为复杂的PPP项目,可直接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专项法律风险分析,将法律风险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应注意加强PPP项目各阶段的管控力度。在项目识别阶段,应着重对PPP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项目建设的规模、投资总额、实施进度以及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的标准等基本经济技术指标。PPP项目的标的、数量和质量、合同金额等内容在此阶段已基本明确。在完善PPP项目实施方案的准备阶段中,需要细化项目概况、回报机制、支付方式、风险分配、运作方式、合同体系、监管架构、采购方式等工作,准确把握PPP项目的主要核心条款。
4.2规范PPP项目设计流程
规范PPP项目设计流程,必须合理分配施工企业、投资财团、外部资源管理组织、设计组织、业主和监理企业的任务。施工企业应依次做好项目启动与合同交底工作、资料收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商务意见、根据外部条件总结招采方案并提出深化意见、提出项目需求、根据初设方案提出专业意见、整合所有资料、编制项目策划书、做好项目实施推演工作、量化施工图纸设计工作、将所有关于设计的意见反馈给设计组织。
4.3加强PPP项目合同管理
控制PPP项目开发风险,完善PPP项目管理方式,必须合法合规签订项目实施合同,合理划分政府方与中标社会资本之间的风险承担范围,明确双方的权责,确保双方能够依据合同条款合理维护权利,切实履行义务,使PPP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笔者公司将PPP项目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传统领域业务,如疏浚吹填、浚前浚后;新兴领域业务,如城市综合开发;开拓领域,如流域综合治理、海洋产业;其他项目,如符合公司战略方向的投资项目。针对此四类业务特点,结合具体实施项目情况,将政府与合作各方的权责利在合同中进行全面约定,即保障自身合理的利益,又能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同时对各履约主体进行约束,最终保障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结束语
PPP模式虽有缺点但优点更为明显,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通过采购管理,选择优质的社会资本;通过对项目质量、安全、投资等过程的监管,及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和约束社会资本方按法律法规、合同约定提供优质的工程产品;从而减轻各级政府财政压力,并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更好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1]陈佳. 市政道路PPP项目运营期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8.
[2][2]梁倩慧. 综合管廊PPP项目的收益模式及其收费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8.
[3][3]李斌,张国力.探讨动态管理模式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177.
[4][4]徐春卯.浅析PPP模式下市政园林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居舍,2018(13):139.
[5][5]王熠辉. 市政工程类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