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克州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的对策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年19期   作者:李艳芝
[导读] 当前,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正处于脱贫攻坚消户摘帽的决战决胜阶段
        李艳芝
         克州党委党校   845350
        
        摘要:当前,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正处于脱贫攻坚消户摘帽的决战决胜阶段,全面脱贫将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乡村振兴也将接续巩固脱贫成果,二者有效衔接看似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克州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政策叠加期,梯度、有序、稳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克州全面脱贫之后,能够全面开启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关键词:克州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0/0309/c117092-31622831.html]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427/c64094-31690006.html]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推进脱贫战略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克州属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期,面临着产业结构有待转型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衔接机制有待健全、农牧民的主题意识和参与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结合克州实际,唯有发挥党的领导,制定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加强党的领导,实现组织振兴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发挥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力量,在边疆民族地区发挥着特殊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作用,是广大农牧民的“强心剂”。
        (一)选优培强村“两委”班子
        组织振兴关键要抓住“头雁”这个核心。一是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结合克州实际情况,选派农民大学生、留疆战士和内招大学生干部充实到“两委”班子,改善班子结构,建强班子队伍。例如:乌恰县吾合沙鲁乡恰提村结合实际,对两委班子进行补选,2019年通过更换补选“访惠聚”工作队,选派内招生、军转干部、返乡大学生等途径,共计15人充实到两委班子,壮大了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二是结合克州部分村干部“无人可选、无人可用”的现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既要做给群众看,又带着群众干,激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促农增收致富成效显著。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在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党支部+扶贫”的模式,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通过“党支部+ ”模式,形成党支部引领,企业、合作社推动,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共建共治共赢的治理模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依靠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真抓实干,层层落实的治理模式,共谋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6 张生平.精准脱贫“台前模式”缘何成为全国标杆???河南日报农村版, 2017年09月29日08:21]克州应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升级。
        (一)加大科技支撑,将特色产业打造为致富产业
克州特色林果业资源丰富,存在产业发展粗放、链条短、附加值低的突出问题。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自治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确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基地,提出“推进南疆万亩林果种植提质增效行动,提高南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克州应把握机遇,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在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以品牌化建设为重点,加强高原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和管理。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并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主要经营优质木纳格葡萄、巴仁(高原)杏、无花果、大果沙棘等特色林果业;大规模养殖高原牦牛、柯尔克孜羊等区域特色养殖业,将克州特色农产品打造为农牧民的致富产业。
        (二)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克州在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第二产业,针对特色林果业和畜牧业进行产业升级,发展特色林果精深加工。例如:阿合奇县的沙棘产业,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其经济效应、生态效益和社会效应已突显。同时,结合第一、二产业优势,可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克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禀赋,包括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凭借资源优势,挖掘“旅游+地域+文化+”的模式,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色的文旅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胥悦红.合理定位民族地区文化资源 有效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贵州民族报,2020年2月28日] 比如,克州阿合奇县素有“中国玛纳斯之乡”、“中国库姆孜之乡”、“中国猎鹰之乡”、“中国刺绣之乡”的美誉,依托柯尔克孜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最具特色的柯尔克孜民俗村,融合产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集衣、食、住、行、游乐于一体的特色村落,使人们在观光旅游中体验独特的文化传统魅力。
        三、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实现文化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现乡村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04/c_1122366449.htm]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第1版.]由于克州边疆民族地区农牧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要积极探索与实践,用农牧民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话语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每周一升国旗、乡村环境治理、村规民约的制定、专业技能的培训等乡土活动载体与农牧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社会主义和价值观在克州广大农牧区落地生根,培育农牧民文化自觉,提升农民文化素质,这是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时代精神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坚持保护与传承相结合,并鼓励年轻一代传承优秀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寄托着希望和力量,柯尔克孜族长篇巨著《玛纳斯》史诗,记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后人的事迹,表达了柯尔克孜人民不畏强暴、百折不挠,为争取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执着精神。新时代,挖掘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同时,弘扬传承了英雄玛纳斯保家卫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涌现出了以布茹玛汗·毛勒朵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护边员,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中央党校教授曹力说:乡村生态振兴“要立足农村的生态优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  曹力.《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5]乡村生态振兴,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
        (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突出环境保护和治理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3-484页] 克州各族群众在与自然斗争的实践中,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农区、城市外围风沙危害较重的戈壁地带、城郊结合部、河滩、沙滩等地带,植树造林增添绿色。同时,开展荒漠化治理、湿地保护、草场禁牧等措施,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设立乡村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从源头处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有意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生态观。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立方式多样的生产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
        (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产业生态化
        克州素为“万山之州”之称。各族群众在高山、戈壁间的绿洲中求生存谋发展,深知绿水青山就是经济资源,也是发展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固树立“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绿色发展理念。现实条件的制约,决定了克州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的有效衔接,创新发展思路,围绕戈壁、高原、峡谷、雪山、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做文章,变危机为转机,变资源为资产。通过梳理调查发现,克州多种自然资源尚处于待开发阶段,可将独特的自然景观转化为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休闲体验与旅游观光型的生态产业。
        五、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现人才振兴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效由人民检验,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克州人才资源较为匮乏,特别是农村的各类技能型、管理类人才极度紧缺。要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项目带动等运行机制,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的各类培训计划,提升农牧民从事农业生产、民间技艺、社会服务的技能,增强致富本领,培养一批热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兴职业农牧民。如:阿图什市的雕刻技术由来已久,许多雕刻能人常年隐于民间,以师徒手口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为了更好的发展传承雕刻艺术,发展雕刻产业,鼓励农民参加雕刻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更加系统的接受知识的培训。根据克州乡村发展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扶持培养一批专业职业经纪人、经理人、乡村工匠能人和非遗传承人,促进劳动力实现优化配置。
    (二)吸纳引进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推动人才下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有组织地动员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新华社,2020年02月05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205/c431391-31572967.html?] 这是破解深度贫困地区人才瓶颈制约的有效路径,畅通乡村智力、技术、管理的下乡通道,带领各族群众共谋脱贫、乡村发展大计,需要面对现实难题和应对策略。为了满足克州乡村发展建设的需要,利用“乡村振兴”“返乡创业”的发展机遇,吸引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的企业家、知名人士和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创业或任职,聚集返乡人才,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并通过政策予以保障。
         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平稳有序转型
        今年,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中央已明确要延续扶贫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一)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治返贫,重点加强不稳定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帮扶。今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特别强调:“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可以考虑设个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0/0309/c117092-31622831.html]“四个不摘”是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持续强化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习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确保脱贫后能发展、可持续。”[ 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为脱贫后的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克州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已接近尾声,但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制度措施仍是“两张皮”,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正在由农办进行起草,而保障扶贫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完善制度措施,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因地(村)制宜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是项系统性工程,要制定发展规划,为乡村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总体基调。克州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各县、市情况参差不齐,规划不能搞一刀切,更不可模仿照搬,要坚持因地(村)制宜的原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交汇期,一方面要抓住脱贫攻坚未完成的任务、项目,统筹纳入乡村振兴的规划中,延续脱贫政策的有效性,继续强化后续支持。另外,针对已脱贫、基础条件好的乡村,为了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和需求,可先行先试,探索“过渡期”的实践经验,为后发展的乡村提供借鉴经验。如:2019年脱贫的阿图什市松它克乡瓦克瓦克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结合该村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的特点,邀请专家和村民代表共同制定《瓦克瓦克村发展规划(2020-2025)》,既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又为全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1).
[2]沈权平,沈万根.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破解问题及路径设计 ——以朝鲜族聚居区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3]左停,刘文婧,李博.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43期)2019(5)
[4]左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和应对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20(1)
[5] 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经济,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