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0月   作者:陈丰英
[导读] 现代社会进步的同时,或多或少对于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社会竞争力加剧,同时还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这会导致他们对于外界十分的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培养较强的心理素质,从容面对各种问题与烦恼,中职教师应该为学生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辅导。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可以帮助他们妥善面对各种

湖南省长沙财经学校  陈丰英

摘要:现代社会进步的同时,或多或少对于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社会竞争力加剧,同时还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这会导致他们对于外界十分的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培养较强的心理素质,从容面对各种问题与烦恼,中职教师应该为学生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辅导。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可以帮助他们妥善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培养其健康向上的性格,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中职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些许策略。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健康心理;培养策略
        教育的进步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外,还要重视他们的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辅导。其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共通之处。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在德育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这对于中职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是有着促进作用的。
        一、当前中职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现状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当前,我们经常会从新闻上听说某学校学校因为各种压力而跳楼自杀的、也存在着校园暴力欺凌的现象。究其原因,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着一定的关系。学生们的成绩不够理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会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教师更为看重的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将任何事情都交由他们去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他们的内心是比较敏感的,希望受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关注但是事与愿违,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较为极端的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容易自暴自弃,感觉学历不够,日后走上社会也找不到好工作,从而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下。这些都是中职学生经常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当前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职学校是比较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的。但是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缺乏系统性的安排,这就导致很多学校往往是高声喊口号,低效做教育,其效果可见一般。德育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师往往采取长篇大论的方式开展教学,缺乏情感上的认可以及共鸣,同时在德育内容上,教师又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倾向于他们的职业素养以及健康性格的培养。


由此可见,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比较欠缺的
        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生心理健康体验
        自卑心理在中职学生群体中是比较常见的,在此种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又会延伸出其他的问题,如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逃课、旷课等现象。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热爱,首先要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入手,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从课堂角度出发,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向中职学生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味道。在这种内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越来越高,重拾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改变以往的厌学状态。
        从课下角度出发,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当学生出现负面心态的时候,及时帮助他们舒缓不良情绪。青春期的学生是渴望被理解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开展心贴心的交流。面对生活上的不足时,如何接受别人的批评,完善自己的不足。当出现自卑心理时,不要回顾过去,而是展望未来,为自己明天的发展而奋斗。
        (二)重视德育课程的创新,创设多样化教学
        在德育课程教育中,空洞的理论性讲述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不能够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一味地灌输品德教育知识,这难以吸引学生,也无法学习到相应的内容。如今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情境创设发、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甚至还可以开展实践教学等等。其中案例教学法是较为常用的。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形象具体的案例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形象鲜明的人物性格中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同时通过德育案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例子,学生可以根据主人公来审视自己,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与慰藉,为今天自身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专业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教师素质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如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等等。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注重心理辅导能力的培养,将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到位。培训结束之后,学校要对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进行考合,并要求教师就日后的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心理情况,发挥心理辅导真正的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去锻炼自己的耐心。青春期的学生较为冲动,如果教师缺乏耐心,很有可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矛盾,反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保证自己的语速适中,心态平和,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受教育环境。
        三、结语
        中职学校想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德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点。教师需要去分析本校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策略,为他们营造轻松的教育环境。当然想要健全学生的心理,绝非易事,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思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国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渗透摭探[J].成才之路,2020(32):26-27.
[2]杨永明.如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J].学周刊,2020(29):9-10.
[3]袁圆.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浅谈[J].作家天地,2020(14):15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