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0月   作者:刘焕对
[导读] 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而初中阶段,也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时期。为此,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都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逐渐具备相应的道德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加广阔。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今后面对一些生活难题时,可以更加合理地解决。从而最终引导初中生逐渐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八一学校  刘焕对  233290

摘要: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而初中阶段,也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时期。为此,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都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逐渐具备相应的道德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加广阔。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今后面对一些生活难题时,可以更加合理地解决。从而最终引导初中生逐渐形成高尚的人格,进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使初中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法律素养的培养是这门课程中的重点学习内容,教师必须要重视。法治素养就是指人掌握和运用法律的能力,青少年正处于懵懂无知的时期,他们需要学会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安全。而学校是培养青少年法律素养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教授青少年知法、懂法、用法,让他们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治资源
        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道德与法治教材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因为,在教材中蕴藏着一些相关教学内容,还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道德法治与人们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材中,还存在一些生活案例,学生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而教师也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需要教师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对其中存在的法治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形成较高的法治意识,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在教师对教材进行应用时,还要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延伸,以便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来进行道德法治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然后进行反复的道德法治知识方面的积累,最终使理性认知得以实现。例如,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就可以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初中版)》作为课堂补充,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法治案例,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成效有待提高,那么,这就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重视,冲破课程教育的限制,对校本和当地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学校可以构建校本课程,在增强教育资源丰富性的同时,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例如,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初中法治教育活动,通过知识讲座和竞赛等,增强初中生的参与程度,让初中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相关活动中来,从而充分感受到法治知识的实际意义。
        三、开展课堂教学,强化、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初中生法律知识的获得,主要源于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日常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就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法律知识传授于学生。所以,教师要提前安排课堂内容,在对教材和法律知识进行掌握之后,要制定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案,将法律知识充分的融入到教学中去。例如在开展“走进法治天地”这一教学内容时,初中教师要提前安排好教学内容的步骤,以便教学内容传授过程的流畅程度。同时,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安排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在课上教师可以按照教案的安排有条不紊地通过图片、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给学生播放有关青少年违反法律的鲜明案例。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对案例进行分组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和领会其中关于法律的知识,然后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四、适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由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完全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部效果,也只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从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自然学生在学习上成效也得不到良好的提升。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需要,去设计一些具有较高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初中生可以有效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去。然后,通过在实践中,初中生不断的认真观察与分析,进而促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活动方面的体验感,以此来激发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作为当代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师,应该坚持采用积极的教学态度,并承担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的责任,为社会培养出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良好青少年群体。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中,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入了解与挖掘,有效运用课外教学素材,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科学应用,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以此来让初中生从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培养初中生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马琳.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0(22):70-71.
[2]冯小平.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吉林教育,2020(Z4):98.
[3]胡江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实践探究[J].科普童话,2020(25):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