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角度解读文本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0月   作者:徐志华
[导读] 多种角度解读法就是用多种角度去解读文章的方法,这是一种培养思维灵活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多种角度解读文章具有帮助学生多方探究课文、取得对课文具有立体认识的特点。多种角度解读文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校 徐志华

        多种角度解读法就是用多种角度去解读文章的方法,这是一种培养思维灵活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多种角度解读文章具有帮助学生多方探究课文、取得对课文具有立体认识的特点。多种角度解读文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解读的角度有:1.从文章学的角度解读,研究文章的立意、构思、段落、层次、主题、写法等。 2.从文化学的角度解读,研究文章包含的文化信息、文化意义。3.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研究文章的社会视野、社会意义。4.从美学的角度解读,研究文章的审美取向、审美价值、审美情趣。5.从语言学的角度解读,研究文章的语言现象、语言风格、语言变化等。
        例如解读鲁迅《孔乙己》。 我们习惯于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如果我们变换一个角度,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就是从孔乙己的畸形人格、畸形心理去理解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孔乙己其实是一个人格扭曲、心理变态的人:他熟读孔孟之道,却偏偏要去偷书;别人指责他“偷书”,他偏偏要用“窃书不能算偷”来争辩;他穷困潦倒,却穿着长衫显示与短衣帮的不同;他好酒如命,没有钱,却要赊着喝,虽不赖账,却始终欠着酒钱;他因为“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别人怀疑他“你当真认识字么?”,就去教酒店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如此等等,反映了孔乙己的畸形人格、畸形心理,从这个角度去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会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对他所处的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鲁迅先生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匠心独运,也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又如解读《安塞腰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吃出的文化(饮食文化),有穿出的文化(服饰文化),有喝出的文化(酒文化),有玩出的文化(风筝文化),等等。课文《安塞腰鼓》写的是“敲出的文化”。那腰鼓这么一敲,就敲出了一派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敲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方特色文化。请想想看,在“一片高粱地”前,站着这么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一样的年轻人,当他们“发狠”地、“忘情”地、“没命”地敲起腰鼓时,“鼓点”如“骤雨”,“流苏”如“旋风”,“脚步”如“乱蛙”,“瞳仁”如“火花”,“风姿”如“斗虎”,而且他们敲出的腰鼓声,“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你能不由衷地赞叹他们确实是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能不由衷地赞叹他们“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竞“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能不由衷地赞叹“黄土高原”“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的确,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换句话就是说,只有“黄土高原”才能产生“安塞腰鼓”!这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敲出了“黄土高原”人民文化积淀的爆发。


那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它“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等豪壮的景象和“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使人感到一种“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吝不得闭塞”的,要“挣脱”,要“冲破”,要“撞开”的“那么一股劲”。听到这鼓声,看到这景象,想到这一切,你能不为“黄土高原”人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从长期的文化积淀中,爆发出来的军种巨大的热力和活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吗?
        敲出了“精神的力量”。那“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于是“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发出“隆隆,隆隆,隆隆”的响声,这是回声,但决不仅是自然的回声,而是“腰鼓带神”的回声,是山川正在变革的回应;那“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于是“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西了”,也发出“隆隆,隆隆,隆隆”的响声,这是共鸣,但决不是简单的共鸣,而是“腰鼓精神”的震撼,是观众正在奋进的呼应;那“腰鼓发出沉重响声”,引发了“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索”,“犁尖翻起……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可见“腰鼓精神”化作了何等巨大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敲出了一个美的艺术。腰鼓是“声”的艺术,也是“舞”的艺术。那敲击腰鼓者的舞姿,“充满了力量”,“呼呼作响”,“是光和影的变幻”,“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这是何等迷人的艺术,是何等诱人的文化!
        敲出了一片美的世界。在腰鼓的“愈捶愈烈”中,“形体”成了“思绪”,“思绪”没有“隐秘”。——一个多么美好的思想境界!在腰鼓的“愈捶愈烈”中,“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一个多么使人志情的艺术世界!
        而当腰鼓“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人们“简直像来到另一个世界,耳畔是一声渺茫的鸡啼”,这,又是一个多么使人陶醉的艺术世界!这样的一个思想和艺术境界,岂不是一个“美的世界”?而“美的世界”就是“美的文化”啊!
        感悟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我们还要欣赏作品的写法和语言。这也是“敲出的文化”,是“安塞腰鼓”敲出了作者这篇美文,审美当然也是一种文化。先看写法,作者用描写鼓者的英姿和鼓声的壮美,来表现“黄土高原”人民渴求改革、积极奋进、创造辉煌的精神风貌,构思是非常有创意的。再看语言,作者大量采用短句,使语言具有节奏感、音乐感,读来似有腰鼓之声响彻耳际:用比喻、排比、反复、倒装、跳跃、省略以及词性活用等诗一般的语言,造成浓浓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别具一股诱人的力量。
        采用多角度解读文本方法的要求: 教师必须自己能够运用多种角度解读文章,这需要多读书,多积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体验,充分发表意见,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文章。在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