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研学旅行 助力学生发展---一次研学旅行引发的效应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0月   作者:王凤艳 李永宏
[导读]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兴起集学习和旅行于一体的教育形式。其兴起一是行政部门推动,二是教育创新的需要。

吉林省东辽县渭津镇中心小学校   王凤艳  李永宏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兴起集学习和旅行于一体的教育形式。其兴起一是行政部门推动,二是教育创新的需要。2019年11月1日,在县教育局的倡议下,我校首次组织了200余名师生参加的研学旅行活动。地点选择在长春,参观省科技馆、博物馆、海洋馆三个活动基地,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研学旅行也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和了解,收获很多,思考很多。
        一、带来的效应
        在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还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我们在关注这件事,学生、家长和老师,甚至社会人士也在观注。研学之旅结束后,我们感受到了三个群体较大的变化。
        1.学生变化---心悦
        从活动伊始流露出的满心期待,到整个过程充满好奇与兴奋,直至结束津津乐道的回味,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孩子的状态,那就是开心。对于这群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充分的放松自我,长了见识,开了眼界,以一种别开生面的形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游中乐、乐中学的氛围下,学生间的彼此照应,增强了集体感,亲身实践的体验,锻炼了意志品质,丰富的内容,愉悦了身心,连平时不爱表达的孩子也能手舞足蹈的为没有参加的同学谈见闻。这让我感受到——教育需要这样一针兴奋剂。
        2.家长变化---欣慰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对于家长来说,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付出再多也值。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笑脸,感受到了另一种教育行为带来的影响,他们欣慰了。他们为自身多是纯朴农家子弟而能享受别样的教育而欣慰;他们为苦于对孩子教育无策而取得了进步欣慰;他们为作为孩子教育的直接责任人有所斩获而欣慰。活动赢得了家长的支持,有几名家长甚至自驾车参与全过程。
        3.老师变化---心明
        研学旅行对老师本身而言,是一次培训、学习的经历,也是一次历练、提升的过程。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够更近距离的与孩子接触,更准确的发现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也更能清晰的判断孩子的内心变化,知道需要什么。这样,我们的老师就会有针对性的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从而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对于今后的教育实践有了一定的帮助。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引发的思考
        研学旅行其作用、意义不言而喻,但作为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小学,面对绝大多数的是农村孩子,如何才能让研学旅行的教育效益实现最大化。结合学校开展活动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是关于研学地点的选择。
        研学地的选择对活动效果至关重要。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科学性的选择研学地。


举个例子:我们组织一至六年级同学参观科技馆、光学馆,实话说,五六年级的优秀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多少能看懂点儿。然而那些小的同学根本就看不懂。即使在那儿饶有兴致地看,也只是看看热闹,意义不大。还有类似这样的一些现象。我想:这样的一些情况,如果不处理好,会让活动大打折扣。
        研学旅行做为实践活动一个优质的平台,要尽可能的从教育本身的需求出发,着眼于学生实际,多开设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研学目的地,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创设发展的良机。例如:类似夏令营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意志品质,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
        作为农村学校,我们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氛围,相较省内的前沿学校在各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在省内选设一些优质学校作为我们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定期组织,哪怕是少量的一些优秀学生参观优质校,走进课堂,参与活动,感受不一样的教育。我想,这样的做法,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改变他的人生。
        二是关于研学过程的组织。
        研学旅行其核心要义即“游中乐,乐中学”。我认为,要做好两者兼顾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过于强调游,而忽视学,看看热闹了事,活动无意义;过于强调学而忽视游,学生会厌倦,无兴趣,达不到效果。所以,要追求两者间的平衡,研学活动要设计好方案,考虑周全,设计得当。
        研学前组织者和老师要充分备课,比如将研学地内容简介做成手册下发给教师。这样,不但使老师对活动有充分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老师不仅仅是充当一名安全员的角色,而是能很好的作一名解说员,一起与学生分享成果,增强活动效果。
        研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式教育,要多设学生操作演示内容,开展亲身体验式活动,将体验式教育融入于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研学的组织形式、内容编排、人员组合要生动活泼,寓教于乐,集研、学、游于一体,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价值及效果。
        三是研学结束后的整理提升。
        研学结束之后,学生往往余兴未消,沉浸在研学过程的喜悦之中,组织者、学校和老师可以因势利导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整理自己的研学经历中提升认识,培养能力。比如开展图文相册的制作、讲述研学故事、记录研学经历等。组织者可以为孩子们设立一些奖项,鼓励孩子的参与热情。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对提升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有义务把它做好。愿研学旅行活动越办越好,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