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欣赏教学 梁文瑜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0月   作者:梁文瑜
[导读]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培养了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的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新疆兵团第七师奎东中学   梁文瑜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培养了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的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学校音乐欣赏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说是大海,有人说是小溪;有人说是白云,有人说是森林。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教师可通过一系列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如速度是欢快的还是舒展的?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能描述表现的内容吗?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来感受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乐。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感受力,达到能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
        二、音乐欣赏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不要强加意志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也这样诠释音乐作品。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要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对一些外国著名的音乐家的一些近现代的作品,绝不能只介绍一些音乐作品的文字介绍。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认为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鱼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在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这些理解都正确,都要鼓励。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例如,有一个主题创作课例,要求学生用多种乐器表现夜的海边,有的拿瓶子当海螺吹,有的用瓶子装上米粒打节拍,还有的用盒子装沙子模仿出有强到弱的沙滩的声音,抒发自己对海滩夜晚的想象。
        三、音乐欣赏要因材施教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有高雅与粗俗之别。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这样。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问学生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喜欢流行音乐,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可见现代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大。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


对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联系。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部分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巧妙的引导学生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如何勾起学生的想听音乐的欲望呢?可以巧妙的用语言导入。比如欣赏《图画展览会》的第六段《两个犹太人》时我告诉学生,乐曲中出现的两个犹太人,一个富有肥胖,自满而乐观;另一个贫穷赢弱,消瘦哀怨;他们本来是哈特曼的两幅互不相干的肖像画中的人物,但在穆索尔斯基的这段音乐中却聚在一起,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想听听音乐是如何表现的。再比如《猎人合唱》 ,在欣赏之前先给学生讲歌剧的故事情节,守林员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阿加特相爱。猎人卡斯帕儿早把灵魂交换百发百中的魔弹,并言明第七发子弹打中的猎物归魔鬼所有。故事讲完,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音乐来近一步的了解啦。
        五、充分运用肢体语言
        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通过聆听音乐并伴随身体运动的运动觉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开发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相统合的音乐感应能力,开发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比如拍手、捻指、跺脚、摇动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本能,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音乐。比如在欣赏《赛马》时,让学生随音乐先自己编创动作,老师再加以指导或修改,学生便可以跟着音乐晃动身体,或拍桌子,或模仿拉胡琴,那个课堂气氛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活跃,学生也很投入,可以说“玩”的很嗨。
        六、用图谱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当学生面对抽象的教学内容,没有多少兴趣的时候,图谱,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直观有效的手段。在图谱中,可以呈现音乐的乐句分句,旋律走向、力度、速度、曲式结构等要素。图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音乐。比如《同伴进行曲》中的图像谱,A段明朗活泼,用黄色的圆形,旋律上下地跳动,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B段柔美,用粉红色的方块,旋律平稳,表现出优美抒情的情绪。旋律的流动及色彩的变化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音乐作品。不是所有音乐作品都适用图形谱进行欣赏教学,只有直观形象地呈现音乐要素的图像谱,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愉悦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欣赏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用音乐独特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