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吴学雏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0月   作者:吴学雏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的构建成逐渐成为教学体系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学实效性成为重要的教学指标,教学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在素质教育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更多的教学模式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体系,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做出分析。

重庆市鱼洞中学校    吴学雏    40132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的构建成逐渐成为教学体系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学实效性成为重要的教学指标,教学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在素质教育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更多的教学模式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体系,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做出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向;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科目应该通过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和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的养分,并从中得到思维的启发和知识的延伸,完成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向
        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传统教学中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学模式不能促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把学生的思维完全拘束在教材和理论知识中,无法让学生们完全掌握地理科目的精髓。
        1.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革新是学生的角色变换,学生由被动地掌握学习知识要点的课堂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者和探析者,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找到认同感,形成对数学科目的热爱,同时在课后仍依然保持着对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应该尽量鼓励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过程,指导学生自己主动进行问题探讨,主动去深入分析,引导他们去探索发现地理的各个未知知识区域,地理教师们应该在每一堂课中积极引导学生开拓多元思维,不拘泥于学习书本和数学教材中的固有知识内容。将高中地理科目中包含的很多现象从宏观和微观的方面作出解释,在渗透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融入自身对知识难点的分析和思考,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对化学科目有更深的认识。
        1.2拓展教学深度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中学生对地理科目的态度及认知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学生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但仍是相对被动地完成学习。学生仅仅是通过背诵或者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参与,积极性相对较低,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课堂时长的限制教师往往会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学生在地理课堂中难以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理解,同时对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限。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讲解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逻辑原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关联的地理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和知识范围。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透彻的讲解地理概念知识,反复讲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他们普遍难以接受的知识点进行详实解答。同时也应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思考,丰富课堂授课的内容,敢于尝试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2.1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为学生合理布置好课堂学习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初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后将全部的精力直接投入到目标学习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有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例如,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上课只需带书听课,没有预习习惯,即使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学生也不能完全执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地理教师要重视建立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认识到其重要性和意义在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通过历史背景、地域背景来了解相关的课堂内容。教师则需要在新课之前展开随机提问,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又可以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2.2结合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
        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是当今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可以为高中地理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播放相关地理实拍纪录片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感受。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素材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应将教材知识与教学素材流畅地结合,不要过于生硬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例如在某教学案例中,教师以《环境污染与防治》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在课堂上播放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影像资料。同时与同学们展开互动,向学生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燃料的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造成的怎样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通过多媒体影片中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看到汽车、飞机喷出的漆黑的浓烟,极大的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我们身边存在的环境污染的现象,触发学生强烈的共鸣。
        结束语:教师应增加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通过教学创新充分发挥地理课的价值,帮助学生普及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树立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洗凡.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J].学周刊,2020,(4):48.?
[2]宋云.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优化策略[J].写真地理,2020,(5):0209.
[3]宋成唐.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0,(3):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