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智慧变革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0月   作者:陈银萍
[导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研究作为前沿学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信息化变革的策略;结合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寻找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智慧变革之路。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  陈银萍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研究作为前沿学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信息化变革的策略;结合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寻找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智慧变革之路。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化课堂,课堂变革
        一、教育信息化大环境
        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国家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其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变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养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信息化内涵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信息化就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各种工具和教学平台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并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信息化的整理和组合,使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放大的聚集效应,以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达成教学认知和教学情感激励的目标,从而促进传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信息素养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具备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2]和开放性。具体表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效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又是各个学科信息化教学乃至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除了涉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外,还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审美、艺术、环境人文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堂紧跟时代步伐,追随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课堂学习的对象及运用的平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点。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变革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信息化教学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要想得到根本性变革,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直接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指导下的人才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于是就有一部分老师开始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但受课堂时间和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准确度不够,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低下。因为教师应重新审视新旧两种理念,将二者融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利用计算机、网络、线上线下平台、移动端设备等多种教学工具合理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由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是基础,缺少了理论支撑的信息技术课,技能操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不少老师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了技能训练课,只注重技能的使用,看上去似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实践的时间,然而这样的课堂却往往达不到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那理论课就绝对不能缺席。理论知识一带而过会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不接地气”,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抽象晦涩的概念。如此就需要老师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尝试和总结,转变教育理念,让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成为我们课堂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提升自我信息化教学能力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3]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师们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已经渐渐觉醒,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应该走在其他学科的前列,在自己擅长和专业的领域里,还要继续不断地深造学习。尤其是今年出现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学校和所有面授机构停课,线上直播和录播课纷纷涌起,原本致力于线上直播课的机构适应得很好,而传统面授课的机构有些适应不良。这一阶段作为教育行业里的正规军当然更心系学生,有些学校直接斥资引进优质的网络直播平台,力求让学生接收到本校老师的直播课。这一时刻让老师们意识到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三)学校予以软硬件方面支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技术老师们学习新技能的动力和迫切程度还是依赖于学校设备的支持,学校应积极创建智慧化校园,改善和升级校园的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网络带宽等,这样才能向信息技术老师乃至全校老师提出信息化教学要求。
        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硬件方面的投入主要有:(1)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智慧校园系统,对应管理服务平台产品;(2)基于教研、师训、评估、云录课和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此系统主要用于教学,系统具备互相展示课程和互评功能,能够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3)基于课堂教学应用的教学工具,比如同步课堂平台等;(4)微课系统+作业辅导系统+课堂学习系统,比如教学平台,包括作业辅导、课堂教学、课程导学等;(5)个性化应用系统,考虑到学校信息化资金投入和教学应用市场的发展,一些个性化应用系统可以让IT商定制,也可以让信息技术老师们自行研究大众媒体和网络平台,甚至自己开发一个适合本校教情学情的应用系统。
        (四)激励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
        教育部办公厅在公布的《2018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名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统筹各类资源,对本省(区、市)入选的项目提供政策、经费等支持,加强指导和管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做好项目组织实施。[4]
        学校要积极筹划组织开展校内培训,帮助教师得到系统的培训与提高,除了将名师名家“请进来”,也可以让校内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来主持培训,那么信息技术教师们就会自觉地引进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本校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开展新型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的培训。另外配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鼓励老师们自主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各级别信息化环境的教学大赛,学校设立教科研奖励,以此激励老师们的教学变革的热情。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信息化蜕变的案例
        (一)通过“真实故事”创设信息化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创设情境是学生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抛开“高高在上”的云端问题抛设,也要摒弃枯燥无新意的工具演练,巧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高中生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
        举例讲授高中信息技术“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知识板块时,可以利用视频、自制动画等方式,阐述有趣的圆周率诞生的故事,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投针实验和利用Python程序体验撒豆实验,记录实验真实数据,得出圆周率。
        再举例“利用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内容,通过视频或课外资料阅读讲解欧姆定律的由来,创设真实情境,引入物理仿真实验平台,引导学生搭建实验并获得实验数据,再通过Pyhton程序分析并描绘出散点图,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在举例的这两个课堂中,问题情境真实有趣且具备一定的挑战难度,大大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热情,让信息技术课堂不再是简单枯燥的电脑软件普及课,而是切切实实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是一门非常值得探究学习的综合性课堂。
        (二)通过“小组协作”和“体验探究”推进信息化教学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提出立足生活,通过生活进行教育的教育理念。而我们学生当下的生活充斥着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那么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形态就要转向网络课堂、混合课堂等多元化课堂,教学过程也随之改变,逐渐形成了以数字化、研究性为特征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形态。
        举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这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笔者安排学生调研“上下课的那几分钟……”,项目分解成了设计问卷、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生成报告。全过程分解后都可当堂实现,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协作学习共同设计调查问卷,在本班级进行跨组调查获得一手数据,再回到本组内收录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生成图表最终完成项目报告。当教学课时受到客观因素制约时,这样的做法可高效地实现教学信息化目标。
        笔者还曾听过一堂优秀教学案例课,教师组织学生体验探讨“共享单车摆放点是否合理”的项目,学生分组观察调研,获得准确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运算和图表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这个课堂中,教师起到引领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这一项目的跨度大约在三到四节课,最终小组成员制作完成项目式报告,并在班级展示阐述本组的结论。
        (三)通过“在线大数据”完善信息化教学评价
        为了实现信息化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评价也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评价迥然不同。信息化教学评价不再是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5],而是具有指导学习方向、激励学习过程、制约多课时项目达成的作用。那么信息化的教学评价就不能只出现在一节课总结后、一个任务完成后、一个项目结束后,而是要横贯课堂起止、任务前后、项目始终的。下图1直观地反映出了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地位。

图1.信息化变革前后,教学评价对比
        比如利用开源学习平台LearnSite搭建本校的信息技术学习档案,该软件供广大教师自由免费下载,安装后教师就可以将学案、学习资源等上传到这个网站形式的平台上,利用局域网,架设网站发布服务器。学生就可以按班级每节课实名登录,自主打开本节课的学案,按照学案逐层学习,并在网站上提交作业,教师在网站上批改作业,学生同时还可以观看同学的作业并点赞收藏优秀作品,这不仅让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教学模式,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给课堂带来行动性、直观性、趣味性与分层性,而且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和信息素养。
       除此之外,像教育云网络平台、问卷星、UMN互动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凭借着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纷纷涌入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妨多方位尝试运用,既灵活了课堂评价机制,又丰富了高中学生的网络学习生活。
       五、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利导下,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走在中小学教师同行的前列,改变教学理念,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方便、快捷、低成本、高效益地开展新技术、新平台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并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升华自身的育人理念,改进课堂信息化教学方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保持改革创新的热情和勇气,要有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能力,重新构建“前卫时髦”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把握信息化课堂的深层特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聂国海.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J].新课程·中旬.2015(12):31
[3]教育部印发意见:加快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04/09/content_5380665.htm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名单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901/t20190110_366521.html
[5]闫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