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0月   作者:孙振振
[导读] 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安全与稳定、对区域经济与发展、对就业创业和家庭脱贫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中职学生的品德现状和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使得中职德育教育面临困境。本文立足中职生现状和中职办学的艰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摆脱困境的对策。

安徽省蒙城建筑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孙振振  233500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安全与稳定、对区域经济与发展、对就业创业和家庭脱贫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中职学生的品德现状和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使得中职德育教育面临困境。本文立足中职生现状和中职办学的艰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摆脱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现状 中职教师现状 中职课改现状 德育 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学校开始了以技能教学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这是职业教育的进步,但是从顶岗实习单位或者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看,中职学生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问题。要加强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对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做实事求是的分析。
        一、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
        (1)中职学生现状分析。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弱势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①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他们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无兴趣。②大多数中职生来自弱势家庭,如农村、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水平偏低,家境较为贫困。③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内向和离群现象较突出,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无望,进网吧、聊天、吸烟、酗酒……忘却了生活目标。④不少中职学生缺乏理想,没有生活目标,得过且过,自由散漫,遇到挫折易自我放弃、自我放纵。
        (2)中职教师现状分析。中职教师与大学教师、中学教师,甚至与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相比,可以说是教师中的“弱势群体”。
       第一,中职教师面临的是特殊的受教群体,教师有很深的挫折感,体验不到作为教师的成就和乐趣。第二,中职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很多学校处于扩大招生的外延式发展中,学校给老师下达招生任务,并且与奖金福利挂钩,加大了中职老师的工作负担。第三,中职学校师生冲突较多,学生目无师长,辱骂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的心理容易受到创伤,造成部分教师的“三不主义”——不批评,不交流,不教育,上完课就走人,教师的育人功能减退第四,中职教师不能和其他系列的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收入偏低,部分教师为了谋生,在校外兼职,不专心于中职教学。第五,中职教育面临的是新问题,而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心理状态不能适应新形势,面对新问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3)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处于一个探索阶段,特点是“理念逐渐清晰,目标逐渐明确,实训严重不足,师资不能配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学业尚不能较好地结合,仍然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第一,很多中职学校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理论学科体系,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技能教学,面对新的课程体系,往往有些不适应。第二,实训设施严重不足,难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不能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德育工作也就不能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第三,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实施技能教育,但教师专业技能缺乏,适应新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没有建设起来。


第四,教师接受不了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差、思想品德差的现状,面对错字连篇、加减乘除都算错的学生,老师不知从何教起,甚至有些教师认为,面对这样的学生,没有进行课改的必要。
        二、如何走出德育工作的困境
        尽管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着很多难题,但是国家正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各个中职学校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笔者认为,应当把中职德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应以“职业”作为主线,学校的德育内容要围绕企业的用人标准,按岗位需求进行德育创新,构建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管理模式。
        (1)创建职业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环境。职业教育应引进企业文化开展学生德育,要让学生熟悉企业,不能关门搞德育,要把那些职场能手(尤其是自己的毕业生)请进来,现场说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2)突出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进行的,只有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意识为统率,才能使学生具有在岗位上发挥才能的思想基础和职业基础。离开职业特色,中职德育就会失去立足点,比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要突出以“诚信”为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对导游服务专业的学生要突出“服务至上”为特色的服务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对金融专业的学生要突出“廉洁自律”为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强调质量特色,质量特色除了技能以外,还涵盖学生的职业道德特色和行为规范特色。
        (3)在实践中锻炼和检验学生品德。在班级管理中,大多数学校采取了分项扣分评比的方式对班级进行考核,但效果欠佳。德育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重视学校的检查与评比,而是让学生接受扎扎实实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经常化生活化的公民教育,因此,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检验学生的品德,就要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和检验道德意识,就是让学生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干,同时也暴露出思想问题。
        (4)构建师生平等高效对话交流机制。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对于德育而言,如果没有对学习主体的了解与尊重,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转化学生,需要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观点碰撞,给学生以人性的温情,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从而从认识上取得一致,使学生与教师在精神领域相遇、相识进而达成共识。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应该与时代同步,积极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利用网络作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不能单打独斗,而要各方面形成合力;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不能就德育谈德育,而要借助各种丰富的载体;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根据时代特色不断创新。总之,中职德育工作只有进一步“洗脑、补钙、壮骨”,方可从“贫血”的背景下突围出来。
参考文献:
[1]周秀平.再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科技与生活,2010(3):128.
[2]徐凯.新时期中职生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现代企业教育,2006(16):85-86.
[3] 薛增娥.一位“80”后班主任对“90后”中职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科教文汇,2009(1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