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方向感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7期   作者:李唐城
[导读] 随着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理念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开始关注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李唐城
        梅州市梅县区新民小学   514700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理念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开始关注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就我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现状而言,还未能达到新课程教学改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当前普遍方向感较弱,判断方向的方法虽然知晓,但是并未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文章基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方向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优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向感;培养策略
        前言:
        小学阶段是继幼儿园后的第一个正式学习阶段,小学阶段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未来的学习夯实基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独立去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它以独立性为核心是一种自己主动获得知识,以及运用以往的知识结合理论破解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塑造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以往的教育模式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没有给小学生良好的思考环境。在新课程教学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当注重学生方向感的培育,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创新,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方向感就是对方向的认知,对于物体所处方位的第一感觉。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当培养小学生的方向感,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任意方向,小学生能够明确辨别其余三个方向,并且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运用方向词汇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代化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方向感,能够为学生今后未来的数学地理等学科的深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生拥有良好的方向感,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能够有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方向感培养教学现状
        (一)教学环境局限,活动空间不足
        传统的教学活动一般在教室内开展,对于小学数学中辨认方向的学习内容在室内教学而缺乏数学实践训练无异于纸上谈兵。由于教室环境空间较小,学生也无法直观的感受到自然环境中辨别方向的物体形状,因此不利于学生对现实方位的判断与选择。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探讨,但是由于教室的狭小和封闭性并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虽然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方向感进行了详细教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依然辨不清东南西北。
        (二)缺乏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教育理念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开始关注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学校的积极响应,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依然缺乏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行为具有短事情通常是根据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就很少再接触到所学的内容,任课教师缺乏长期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试卷中分清东南西北,可是到了现实生活中根本是一团浆糊。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能够取得满分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依然迷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当前教育的失败。在小学数学方向感的培养中,应当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而当前的任课教师缺乏对于学生方向感持续培养的意识,也是当前学生方向感不强的原因之一。
        (三)忽视实践教学环节
        最后,当前小学数学方向感培养的另一问题是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下,大多数学生更注重用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虽然部分学生能够认清地图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是一旦身处大自然环境中,依然缺乏明确的方向感。华东师范大学做了一份关于方向感的调查显示:在陌生的环境中基本不能辨别方向,部分学生只会看太阳来进行方向的辨别,没有太阳的情况下知晓一些方向辨别的方法,但是不会实际应用。
        二、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方向感的有效策略
        方向感,从字义上理解就是对当前所处方向的第一感知,属于空间视觉能力。依赖是绝对周边环境的低感觉,通过参照物不同,经过大脑分析来推断出具体的方向感,通常闭上眼睛就缺失了辨别方向的能力。由于方向感的实践性较强,在学生进行方向感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持续性的锻炼和社会实践。
        (一)让学生意识到方向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方向感,首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方向培养的重要意义。针对于当前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方向感的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方向感的重要性,培养自觉提升自我方向感的意识。例如在小学教学中认识东南西北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实现通过自身的方位来认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且通过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相对性关系。方向感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不仅仅应当让学生学会东西南北进行方位描述,同时也应当学会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进行方位的准确描述。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运用方位词,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并且坚持取得持续性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实践,重视方向感的实际应用
        其次,在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方向感的教学中,还应当注重教学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方向感的实用性。只有学习内容和生活越贴近,学生对于知识的接纳程度和理解程度就越高。对于学生来说,根据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判定方向感的基础,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想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明确方位就应当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开展教学。通过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已经会灵活运用的知识出发,创建出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场景。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再现操场、校园以及公园等实际场景,根据视频积极引导学生判断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再例如,可以通过公交车上学的片段让从学判断公交车前行的方向以及转弯的位置。其次,还应当将枯燥的课堂教学转化为灵活的实践活动。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组织来起到锻炼学生方向感的效果,例如我家到学校的地图绘制,还可以开展我为学校画地图的班级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方向感。
        (三)组织系列游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方向感
        最后还可以通过组织系列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方向感。通过“跳方格“”以及“人行贪吃蛇”等游戏来让学生分成小组,感受方向感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通过小组游戏的形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方向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
        总而言之,小学生方向感的培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各个学龄段的教师应当重视对于小学生方向感的培育,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家杰,董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方向感培养策略[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0(04):105-108.
        [2]代永碧.谈“方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才智,2019(03):122.
        [3]曹洁.“方向感”带你轻松辨方向——三下“认识东南西北”一课的教学与所得[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3):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