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苹
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镇送流口小学,河北省廊坊市065000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能清晰的表达每个知识点的内涵,提高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记忆,而且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层层分析、研究。旨在提高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小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之中。
关键词小学教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前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学生思维培养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其突出的图文结合特点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是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选择。
1思维导图的概论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也可以将其称为心智图。关于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众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思维导图是表现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并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采取图文并重的方式,将注意力的焦点集中于中心图形上。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能很好的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得学生在面临难题的时候,能够利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学习思路。除此之外,还能通过图像的方式,将课本当中的知识点呈现出现,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要坚持主体性原则。这就需要老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了解和把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导图、制图,并且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老师进行及时肯定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循序渐进原则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要通过识图、制图、用图这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应用。首先教师就是要引导小学生进行简单识图,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体;其次进行概念制图,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分析、归类进行制图,同时在制图的过程中又会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最后是进行灵活运用,结合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积累、反思,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原则要避免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
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思维导图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数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停留在教师的引导以及自己的背诵等浅显水平,这不利于他们对概念的消化吸收以及科学应用。鉴于此,教师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科学学习数学概念,明确数学概念的特点以及具体应用范围,真正做到数学概念的活学活用。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有500多个,众多概念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换言之,只有深刻理解概念知识,牢固掌握精髓,才能在数学知识的学习道路上一帆风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知识,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归纳并整理概念知识,将概念的地位、相互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相关性等清晰明确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能很好地进行区别与联系。比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知的知识点入手,引导学生建构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性质等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体表现出来。当学生看到完整的思维导图时,同时结合自身的所学内容,很容易快速明确不同形状的图形之间的演变。此时,教师不要盲目介入概念的教学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来分析图形的演变以及发展过程。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长方形概念以及性质的理解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基于这样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把握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很容易把握它的概念。总而言之,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建构思维导图,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以直观的思维导图来进行呈现,引导学生精准全面理解与认知数学概念。
3.2思维导图在数学问题解答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数学问题主要考核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水平。不少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可能会被题干中的内容所迷惑或者影响,继而滋生恐惧心理,难以快速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为整体优化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科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成效,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积极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抽象化数学问题转变为直观形象的数学图形。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分析题干的含义,找到题干中的变量关系,将这些关系以及可能涉及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直观呈现。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不足,但形象思维能力则比较好,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题干转变为形象的思维图谱,以此来直观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快速建构数学解题步骤,整体提高数学问题的解答效率。比如,数学应用题“A、B两个地方各有共享单车若干,若将A处的共享单车调给B处45台,则两个地方的共享单车数量均等。但若将B处的共享单车调给A处45台,则A处共享单车的数量是B处的两倍,那么AB原先共享单车各有多少台?”学生在解答这类应用题型时可能会被题干中反复的数量关系所混淆,继而滋生思维误区,影响解题效率。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题干进行断句处理,然后将每个分句中的数量关系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得以快速建构题干中的数量关系,同时也能够明确这道题的解答步骤,继而快速找到解答方法,即A调给B或者B调给A的45的4倍,恰好是B调给A处45台后的台数。因此,在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型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题干中不同变量的关系,这比学生单纯进行数学题干的思考与分析要快速很多。同时,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直观性的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错题的整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包括新知识的讲解、旧知识的复习以及练习题的巩固,然而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会出现不同的错误,这时就需要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错题的整理,将错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重新进行整理、分析,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将其整理到错题本上。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在应用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权,使学生自主识图、制图、用图。同时,学生也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鉴.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8(Z2):95.
[2]李中国,郑玲玲.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9(3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