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和平与安全部门改革与中国理念践行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7期   作者:罗来宁
[导读] 改革是联合国长久不衰的话题。2017年,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上任秘书长后,再次推进联合国进行改革。
        罗来宁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河北 廊坊 065000  
        摘  要:改革是联合国长久不衰的话题。2017年,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上任秘书长后,再次推进联合国进行改革。古特雷斯继承了前人的一部分想法,同时还结合当今联合国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1)重新重视冲突预防和维持和平;(2)设立新的联合国反恐怖主义办公室;(3)改革联合国发展体制;(4)和平与安全部门改革(组建新的维和行动部和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部);(5)管理体制改革。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改革的后两项,即改革和平与安全架构与管理体制改革,对于联合国和平行动的设计和执行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古特雷斯的改革蓝图,在联合国不断重视可持续和平和建设和平的发展趋势下,基于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是对国际社会关于联合国官僚主义的浪费与低效的批评的回应。在联合国改革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以更加积极的行动参与到联合国维和事业中。

        关键词:和平与安全部门改革;可持续和平;建设和平;中国理念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全球危机的日益加深,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合作组织日益受到重视。新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成立了由来自厄立特里亚的塔姆·塞缪尔(Tamrat Samuel)领导的内部审查小组,负责审查和平与安全架构。根据小组的建议,他于2017年9月11日与成员国分享了自己的提议,随后于10月13日发表了正式报告,概述了他针对和平与安全支柱改革建议。
        在三大支柱改革的大背景下,和平与安全部门改革的思路与做法也愈发清晰。中国,作为21世纪崛起的大国,其“和平崛起”理念与国际维和不谋而合。中国不断融入国际社会,促使中国重新思考自己的国家“身份”[? “身份”的概念立足但是并不局限于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学派的论述,其受到物质和观念的双重影响。具体的讲,中国的国家身份主要受三个因素的 影响:综合国力、参与国际制度机制的程度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社会化程度。参考至何银《大国崛起与国际和平》一书。]?。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促使中国在国际上谋求更多的作为,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同时,中国的发展需求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更为安全的国际与地区环境。而维和行动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最有效措施之一,成为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的重要途径。
1.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鉴于人类共生性关系的日益显现而提出的全球治理思想,旨在加强各国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改革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重合、目标一致,都是要建立一个适应全球化发展形势的安全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所以,以推进联合国改革的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条有利途径。
2.中国“对话沟通”与联合国“政治解决优先与冲突预防”
        对于解决冲突的措施,中国一贯立场都是建议利益攸关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回顾近些年中国在国际重大安全问题上的表态,无论是对于朝核问题中国搭建的六方会谈,还是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坚持政治解决的提倡[2014年5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安理会表决将叙利亚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问题决议草案答记者问:在叙利亚问题上,国际社会当前要做的是,坚持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大方向,继续推动停火止暴,缓解人道主义局势,特别是通过日内瓦谈判进程,让叙利亚双方走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兼顾各方利益的“中间道路”。],中国的一贯立场都与联合国改革提倡的“政治解决优先与冲突预防”一致。正如一个澳大利亚学者指出的,中国偏向政治解决而不是强制的方案,只有在其他方法已经穷尽的情况下才支持使用武力解决问题[何银:《大国崛起与国际和平》,北京,时事出版社,2018:12-28页。]。可见,中国的冲突解决理念与联合国的相关改革理念,不谋而合。
3.中国“解决冲突根源”与联合国“建设和平”
        回顾中国革命史与发展史,关于确定和解决“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中国对于解决冲突根源问题的思考。同时,中国对于自身结构性问题的论断和举措,是中国发展的调整和经验。

不难发现,这与联合国不断重视的建设和平关于“解决冲突的根源问题”的表述一致。中国作为经历过战争和革命的国家,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大多数正处于冲突中的任务区国家,中国的崛起经验能成为除了西方经验之外的重要参考[? 笔者认为 “中国模式”无法复制,更不会输出,但中国可以分享相关的中国经验。]?。当然,这需要中国的长期努力。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建设和平上的理念基本一致,但侧重点却不同。2017年,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何银所对建设和平中,对比“自由和平”概念提出了“发展和平”。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理念在建设和平的一个缩影。
        
        2019年,古特雷斯关于秘书处和平与安全部门的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随着成本、结构、人员和其他可能的政治影响的出现,会员国对于改革的支持是否会继续,仍有待观察。
面对联合国的改革期,中国应当结合发展情况和需要,有重点地参与到全球维和事务中。联合国改革理念与中国理念高度契合,为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维和行动中扫清了理论的障碍。但中国需要进一步将中国理念与联合国理念结合,发出中国声音。在联合国和平与安全部门改革中,中国应当抓住机遇,增强维和话语权。以维和为重要手段,中国必将维护好“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一、参考文献
[1]. UN reform is 'the need of the hour': India premier[J]. M2 Presswire,2020.
[2] Reforming the United Nations to Save the Planet[J]. Uluslararas? ?li?kiler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7,14(54).
[3]Timothy Donais,Eric Tanguay. Doing less with less? Peacekeeping retrenchment and the UN's protection of civilians agenda[J]. International Journal,2020,75(1).
[4] Stephen  Browne. UN Reform:75 Years of Challenge and Change[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19-11-08.
[5]刘宏,孟昭瑞.“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联合国传播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9(04):92-108.
[6]毛瑞鹏.古特雷斯联合国改革议程与中国的建设性角色[J].国际展望,2020,12(02):39-57+150-151.
[7]林友洪,罗安迪,梁岱桐.在联合国框架下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理念、现状及路径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9(05):45-55.
[8]尚洪强.联合国和平与安全改革最新方案解析[J].现代世界警察,2019(06):16-19.
[9]陈雷,罗洪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律建构——规范论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19(04):94-99.
[10]钮菊生,刘敏.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度”与“路”[J].学术界,2019(01):161-169.
[11]孙德刚,张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维和行动的理念与实践[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8(05):14-28+118-119.
[12]任佳,杜彬.联合国维和警务英语培训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1):47-48+55.
[13]赵国栋,张馨予,李卓宜,孙书恒.当代联合国改革背景下中国参与维和行动问题初探[J].武警学院学报,2018,34(07):55-59.
[14]周玉渊.非洲维和伙伴关系:联合国维和改革与中国的角色[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8,35(02):65-83.
[15]赵源.国际公务员胜任素质研究——以联合国业务人员和司级人员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8(02):137-142.
[16]钟声.中国理念正在成为国际共识[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2(07):91.
[17]孟文婷.中国联合国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李东燕研究员访谈[J].国际政治研究,2017,38(03):144-160.
[18]高彬.论联合国机构改革[J].今日财富,2017(11):139.
[19]詹舒才. 中国特色维和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20]王成琳.浅析国际新背景下的联合国改革[J].南方论刊,2017(04):39-41.


 个人信息:罗来宁,出生年月:1995.06,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淮安
学位:硕士在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