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生,张渊花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西供电公司(青海格尔木)816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电力工程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网规划是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但是从传统电网规划情况来看其效率相对较低,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影响。随着智能供电网络的不断开发与利用,不仅能为电力能源运输期间的安全稳定性提供保障,而且也能有效解决供电网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电网规划的新思路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力负荷;电网规划;结构;合理性
引言
智能电网的使用和开发已大大改善了运输过程中的电气稳定性,并适当地弥补了先前电网的缺点。智能网络的实际操作经常会引起很多问题,如覆盖范围大和遮盖区域模糊,因此,利益相关者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逐步优化这些问题。可见,在实践中,在电力大数据的背景下进行电网规划讨论具有实际意义。
1电力大数据的概述
针对电力大数据来讲,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技术来构建智能电力的新型电网。合理利用电力大数据,不仅能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也能有效降低环境负面影响,为用电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保障。当然,通过良好的电力传输,也能有效降低电力消耗。除此之外,随着电力自动化应用控制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从发电到功耗双向通信的目的,无论是在优化发电,还是在输电和电力利用等方面,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2电力大数据背景下电网规划的新思路
2.1全面发挥智能化在信息收集数据的优势
众所周知,数据收集方法的准确性与参与数据和相关接收的人员的价值密切相关。智能数据收集方法有许多优点,例如,可用性和速度灵活性,可以提高利益相关者的数据收集水平。因此,依据经验,可以使用无人机技术、GP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等数据收集方法将大量相关数据存储为电力,那么技术人员只需要尽可能尽快收集并获取相关数据。
2.2确保电网规划的合理性
电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进行电网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起电力建设的周期观念,要看到电能利用的长期性和发展的阶梯性,必须在电网建设周期内具备较强的发展意识和超前眼光,立足于科学分析和专业研判采取高标准对电网进行设计、配置和规划,使电力建设短期目标和长期任务、现实问题和发展战略做到有机融合,使电网和供电设备能够在一个建设周期内稳定而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在避免盲目设计、过度浪费的基础上实现电网规划的经济性、发展性目标。电网规划的合理性还在于结构的科学优化,要在电网规划中下决心解决结构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落实设计环节中的“N-1”相关安全标准,改进变电站分布出现的数量不足、点位失当等缺陷,在平衡好电网规划区域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电网规划,提升电网规划工作的合理性和系统性。电网规划工作的合理性还表现在整个网络的全面连接层面上,特别在规划主电网与配网之间的联系网络方面,规划中必须让每个变电站的供电范围满足实际负荷需要和相关技术标准,通过让变电站形成连接主网和培养之间的关键节点,在提升电网供电质量的同时将进一步确保电网整体运行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3最大程度发挥智能化在信息收集的优点
具体来讲,工作人员最终获取的数据信息是否有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手段的合理性。针对智能化信息收集方式来讲,其有着可控性强、运用灵活等优势,合理利用智能化信息收集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收集水平。因此,工作人员可通过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以及GPS定位技术等信息收集方式,合理对电力大数据信息进行储存,提升工作人员获取相关数据与信息的速度。
2.4确保电网规划的可执行性
评价电网规划工作质量的关键指标就是成果示范具有可操作性,新时期的电网规划思路要将可执行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以此来评定和检测电网规划的水平和层次。要首先检验规划中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负荷稳定性,要通过优化高压层作为整个电网的一级供电区域,当高压网的正常运行为各类需要和负荷提供根本性的支持和保障。其次,要建立电网的备用线路体系和备份机制,当电网结构出现负荷中心承受压力过大、时间过长的情况下使主网能够通过备份迅速扩大容量,将供电电流通过变电站的转变分布到负荷和运行分片区,在稳定供电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水平。再次,要优化电网结构设计,通过结构的调整提升不同片区间相互协调、互相补充的能力,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和安全风险,可以实现不同片区间的有效协调,在电网整体范围内保障供电的可靠性。最后,要针对性改造电网中存在的蛛网式、三角式结构模式,通过优化变电站分布形式和负荷结构特点,有效控制变电器的数量,使电网结构模式更加具有科学性,在确保电网规划的可执行性基础上更好地为未来电力和电网发展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结构可能。
2.5选择合理的新能源接入方式
为有效防范新能源在电网接入方面产生的风险隐患,从根本上提高电网运行的平稳水平,应当选取更加科学的新能源接入模式,详细而言:(1)单点接入模式。采用这种接入模式时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节点电压与分布型电源分布地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节点电压的极限数值进行管控。一般状况下分布型电源通常会在系统的尾部接入的时候对电网造成重大影响,为此运用这种接入模式的时候应当尽可能与电网末端保持较大的间距,尽量缩小电气运输距离,进而提高系统的管控水平。(2)多点接入模式。采用这种接入模式时通常会受到分布型电源接入地点的影响,一般状况下采用这种接入模式的电源接入地点皆处于电网尾部,为此为减小给电网节点电压带来的不良影响,通常采用设立多接入点的模式,这样能够更为精准的评判系统运行状态,进而保证新能源的安全使用,可以保证接入模式的科学性和新能源的接入成效。此外,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集成性能监视电网运行形态,可以对隐秘性隐患进行提早预警,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平稳。
3大数据背景下电网统筹规划的展望
大数据在电网中的使用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发掘电力数据的价值是一个机会。在智能电网与能源同步传输的基础上,促进了能源和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并在能源、数据运作体系的支持下进行能源网络管理。大数据电网可以在实现智能用电管理同时,有效提高能源效率。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耗电数据、实时电价等了解实时数据,可以有效地回收和使用能量。电网统筹量范围广泛且财务管理的难度也较为复杂,同时需要大量的基本信息数据,这是大数据的优势。使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可以让电力资产管理系统、模块和信息交互等方面提高,大大改善电力资产管理水平。此外,在数据来源方面,大部分数据的开放程度较低,并且很难收集;在数据质量方面,电子行业中数据收集的程度、相关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尚未达到理想水平,需要进一步改进并持续完善。
结语
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电力需求水平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和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和生产生活对电网供电的需求,电力企业必须提升电网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可靠性。在电网规划工作中要善于把握建设的要点,明确改进网络、优化架构、提高负荷、提升效率等基本原则,真正将充分经济和社会用电需求、确保电力产业长期发展作为电网规划的工作主旨,在提升供电效率,保证供电安全的基础上推进电网规划向系统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浅谈做好电网规划的方法[J].通讯世界,2019,26(07):277-278.
[2]耿彩玉.负荷预测在县级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8(05):128.
[3]丁明,潘浩,史盛亮,等.考虑线路拓展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规划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40(03):656-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