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吴岳松 张佃喜
[导读]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其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吴岳松 张佃喜
        安丘市兴华学校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其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学生在初中阶段是智力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我们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有了思维能力后,其智力、能力也会随之增长,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恰当的手段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名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地影响。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进入到初中之后,学习的模式会与小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初中语文的教学更注重对学生个人挖掘知识内涵的能力的培养,重点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的难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都是很大的考验。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应该是刻意的,不能只追求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能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各位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语言学习,而且也要帮助学生加强思维的发展,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优秀文化精神方面,如果学生缺乏语文思维,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就肯定不够深刻,而很难完成文化的传承。因此学生必须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就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思维。掌握更好的阅读思考、实践表达能力,收获更丰富的语文学习成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中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深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教学目标应分清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教学目标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其次,课堂问题没有很好的区分度。在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是有区别的。教师如果只是用千篇一律的问题提问学生,没有任何的区分度,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有很大的阻碍。
        (二)思维发散训练存在一定问题
        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发现,教学的时候占有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教师,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但没有足够时间独立地进行思考,甚至不愿意去独立思考。教师进行语文课文讲解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开门见山的方式,把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直接告知学生,也会将考试的时候考察频率比较多的题型告知学生,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制订思维培养计划
        首先,教师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初中阶段需要培养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这些思维能力进行备课。其次,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和需要培养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又能充分发展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迁移的能力。

迁移的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一篇文章中使用某种思维进行理解,也能将这种思维应用到别的文章的理解中,能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迁移,也就是能够举一反三。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监控整个教学和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反思,并相应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二)采用合理的导入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需在教学导入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改善,最大限度减少对学生造成的严重压力,要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初中语文教材中,《苏州园林》一课的学习,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采用课件视频来完成,对于不同的园林景观、园林旅游地区、古建筑等等进行播放,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和建筑的进步,一步一步地引入到苏州园林的景象当中。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都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景象,有没有同学能够猜中这是哪里?”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础的了解,而且在学习思维上与教学的主题保持对应,减少胡思乱想的情况。课程导入以后,教师关于《苏州园林》的教学应保持在园林的特点、描述的方法、叙述的情感等方面,让学生结合“苏州园林”的话题来探究,观察他们的学习思维和学习重点,保持求同存异的教学状态。
        (三)师生沟通互动,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知识时,首先,可以问几个问题:为什么大臣们假装看到皇帝的新衣?皇帝的新服装比喻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和课堂演讲时思考答案。其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作用。教师以牧师的口气朗读课文,学生则分别扮演皇帝、骑士、牧师和平民的角色。通过适当地讨论和调整故事,表演变得更有趣和生动。最后,每组学生在上台前都要表演,老师和学生会选择最好的小组表扬和奖励他们。在上述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表演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际能力的目标,促进发展和进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那之后,老师要求每组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总结出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为巩固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能锻炼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可以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四)采用归纳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采用归纳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与观察,提升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思维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通过主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知识点教学的环节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归纳教学,让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结合课本上的知识,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找出共同的特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对于各位同学来讲,更是需要长久不懈的坚持。语文的教学有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希望各位教师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结合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的培养,采用更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发展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并且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实践、反思来真正探索出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顾留元.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课外语文,2019(36):54-55.
[2]李贵萍.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9(89):41-42.
[3]常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31-33.
[4]赵永刚.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9(33):139.
[5]陈阳.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9(33):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