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邵玮晔
[导读] 记起我第一天上班,第一次站上讲坛,第一次面对一双双灵动的眼睛
        邵玮晔
        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记起我第一天上班,第一次站上讲坛,第一次面对一双双灵动的眼睛……弹指一瞬间,从教的第五个年头已经从指缝间溜走,但我知道,教育才刚刚开始。回想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经历过挫折,也走过弯路,但同时也得到了鼓励,得到了帮助,得到了信任和支持。一路走来,我在不断的实践中,结合自身经验和教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途径,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钻研教材,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于永正老师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和要求编写成的,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媒介,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和资源,它不仅决定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才能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尤其是在使用部编版语文新教材时,更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解读教材,正确定位各部分内容。刚接触新教材时,我反复翻看教参、查阅资料,到网上、杂志上去看对新教材的解读,于是,我渐渐明晰了作者编排本册教材的意图和教学的方向。新教材中每一课的内容都精心挑选了插图,于是,我又去研究这些插图对我教学的帮助,进而我逐渐发现,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亮点多多的插图,竟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教材中新增的“快乐读书吧”与“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是教材编写的一大创意,在明确了它力图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体制中的意图后,我便开始着意在课堂上给学生拓展相关的课外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积极倡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教材中出现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我便去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借助《有故事的汉字》,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汉字的由来,借助《成语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一个成语。
        通过钻研教材,我每节课上都制定出细化的小目标,争取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
        二、驾驭课堂,在实践中不断改变自我?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驾驭好课堂,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初登讲台时,我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 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参照,甚至照搬。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非常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每当我提问的时候,下面几乎都是一 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

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
        之后,每节课的教学我会按照我班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案上密密麻麻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预设。每周我会请有经验的老师来听我的课,当老师指出我的语言太过啰嗦、太过随意,我便在今后的课堂上着意简练、规范自己的语言;当老师指出我的评价太过笼统,我便在课后预设了不同的回答,模拟着演练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当老师指出我语言成熟,不适合低年级儿童时,我便买来儿童绘本进行阅读,反复修改自己提出的问题,让问题再直接点,再明确点。就这样,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反思修改中,我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集体教研,在交流中不断进步自我
        非常有幸能够在2017年加入殷主任组织的“部编新教材研究群”这个大集体中。由于每位老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所以在互动的过程中全体教师的思想得以碰撞,智慧得以交流,每次的讨论都是热烈而精彩。在殷主任的启发、鼓励和指导下,我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思考,分享自己的经验,积极承担各项任务。通过一次次地交流、提议、分享,使我对新教材不仅有了整体的了解,在今后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更加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我一次次感动于老师们对待教学的严谨态度和如火的热情!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教研,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四、团队建设,在合作中不断提高自我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离不开自己的团队。现在我在一个由四个年轻老师共同组成的团队中。我们提出了“在学习状态下思考,在思考状态下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成长”的教师成长口号。
        为了促进彼此的成长,每个月我们会自发进行“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我们关注每节课学生的不同反应,分析原因,找出差距。这样使我们在关注学生方面有一个横向比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一次次的听课、评课、反馈、修正中,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当团队的老师需要去参加讲课比赛或者区里展示课时,“不怕,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后面有一个团队在支撑你呢。”这是我们常会想起的一句话。在准备的过程中,团队里的老师们会化零为整,有人负责做课件,有人负责找资料,而上课老师只需要静下心来把自己的课上好。这样的团队作战,效果非常好。
        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情,但大家都愿意团结在一起,利用业余和休息时间参与研究。这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我们对语文教学最本真的热爱。
        
        回顾这五年来留下的脚印,都有着值得回忆的经历。如果说我在“虚心学习,勤于实践”上取得了一点进步的话,更引起我注意的还是这些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我会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带着一份对教育的执著,继续砥砺前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