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娟 张新灵
安丘市实验小学
现在的孩子难管理是许多教师共同的感慨。有的孩子,脑瓜灵活却不用心学习,书写潦草,做题马马虎虎,个别谈话或者点名批评都不见效果;有的孩子知识没学会,却不写作业,甚至在课堂上也不专心听讲,老师看见的时候就装装样子,看不见的时候就和周围的同学说话,自己不学还不算完,这样直接影响到别人,小孩子辨别能力差,别的孩子盲目模仿,势必会带坏班风。那么,怎样的教育方法才对他们行之有效呢?实践证明:用好逆向思维,对他们多些表扬与鼓励,少些批评与谴责是最易让孩子们接受的方法。因为在孩子们眼中,最好的老师往往不是知识最渊博的老师,而那些懂得鼓励、赞扬他们的老师才是孩子们最受欢迎的老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就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用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那些上课不用心的孩子,如果总是批评或者说教,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们不听你的,“文贵自得,书忌耳传。”一位教育家说过:“当孩子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对这些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关注他们,可以在他们不用心学习时,让他们回答问题。如果他答上来,则要及时给与肯定。如果答不上来,这样的可能性大一些,就要及时纠正,指导,在他答得较好时,不防说一句:“这次你答得真好,只要用心,什么都会做好的。”倘若如此,效果就会好得多。一方面,老师时常地表扬、鼓励,学生的心情自然会很开心,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老师及时点拨,又会给孩子以动力,让孩子更有信心地去继续学习更深的知识。
二、用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有些孩子书写潦草,老师批评他,他不以为然,而且经常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钢笔坏了,没带本子,不是他的错。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妨唱一回“白脸”。走到他的跟前,把自己的钢笔借给他用,并告诉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笔,怎么能写好作业呢?” 如果老师这么真心地对他,想必大多数孩子都会深受感动,自觉地准备好钢笔等学习用品,自觉地写好字。当然,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如果这种方法不行,也可以换种别的方法,这也是名师于永正老师提出的“换个做法和说法”的思想。
三、用表扬和鼓励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孩子上课经常迟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如果在孩子来晚时把他赶出教室,甚至大声批评他,想必这样的现象还会重演。如果老师换种说法,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对上课迟到的同学说:“来晚了,敢进校门,敢在教室门口喊一声报告,得多大的勇气啊,老师相信,你今天迟到是有原因的,还是先进教室上课吧。”这样的说法,往往会使孩子化“窘迫”为“轻松”。从此,自觉改掉迟到、不写作业等坏习惯,比批评、训斥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再如检查学生读课文,学生读得极不流利,则请他多读几遍,最后一遍读好后,不妨表扬他读得好,请他介绍介绍取得成功的经验。明明应该该批评,却变成了表扬,这种做法不能不说耐人寻味。
记得听北京的专家报告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她们班里的卫生特别好,这都是她夸出来的。老师讲到她的做法,老师来到教室里摸一摸窗台,明明窗台上有许多灰,却对同学们说:“看卫生委员是多么负责任啊,窗台真是一尘不染啊!”下课后,卫生委员带领值日生们干得那个起劲呀,连一丁点儿污点都不放过。听得台下的老师们轰堂大笑,在笑声之余,不免进行反思:对待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多一份信任与鼓励,对孩子们来说,那是多大的动力啊!
四、用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自信心。
有些学生由于贪玩或基础差或答题方法不对等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常常考试成绩不够好,孩子难免会伤心、失意。老师不妨在这时赞一赞他的优点,夸一夸他的长处,如画画好,回答问题举手积极,体育好,关心他人等等。孩子们往往会重新激起学习的信心,鼓起干劲,继续努力。出自老师的话与出自旁人之口的话分量是不一样的,老师说什么,学生往往会深信不疑。也许老师在孩子失败、伤心的时候,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话题,就会使他鼓起生活的风帆,鼓出出息。
当然,我们提倡对学生多些表扬与鼓励,少些批评与谴责,并不是说要一味地迁就学生,更不是不要批评学生,只是,由于老师的职业关系,孩子们往往接受的批评与谴责太多了。有时,真需要教师换种说法与做法来对待孩子,更需要老师以豁达与宽容的良好心境来与孩子们平等相处。著名的校外辅导员王遐方到一所小学做报告,一进校门,见两位小朋友歪戴帽子在打闹。王遐方不动声色,走到这两位小朋友跟前,弯下腰问:“小朋友,看看王伯伯的帽子戴得正不正?”两个小朋友立刻会意,连忙把帽子戴正了。王遐方慈爱地抚摸了他们一下,两个小家伙向王伯伯说了声:“再见”,跑开了。由此可以看出,多些表扬和鼓励也包含了老师良好的心境以及诙谐、幽默等多方面的因素。
现在许多学生的生活观念与知识面都很超前,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爱戴和尊重孩子,以诙谐、幽默以及豁达、宽容的态度去平等的对待孩子。对他们多些表扬与鼓励,少些批评与指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总结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与学生顺畅交流,用智慧引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