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李艾蔓
[导读] 青少年群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在面对压力与负面情绪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克制
        李艾蔓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 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青少年群体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在面对压力与负面情绪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克制,这说明对于求学期间的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近年来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现象也将这项工作推到了紧要日程上来。本文从社会安定与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及素质教育需求这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引言:
        在一个人的学生生涯里面,中学阶段是其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身心成长变化最大的时期。正好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们精神敏感,容易冲动,性格中也开始出现了叛逆因子,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在这一时期得到良好的心理辅导而导致心理问题频发,这对于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自身来说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来说也会形成巨大的阻力,且会令素质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维护家校及社会安定并促进社会发展
        不能从家庭中获得幸福感的孩子对于来自外界的负面因素抵抗力更低,而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会使家庭成员的幸福感降低,这种影响是相向的。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是一样,学校忽视学生心理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就会“随心所欲”,问题学生就会越来越多,这会从根本上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问题学生终有一日要流入社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更进一步说,即将承担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代少年人,最起码的要求,也要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1]。可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家庭的和谐幸福、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甚至是国家的发展都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如今校园欺凌、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多,深挖其原因,大多都会有家长角色的缺失或者网络上、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引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家校联合进行,家长与老师应共同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看待各种事物、如何正确地辨别出现在自己身边的不良因素。但中学生并不喜欢说教,单纯地逐条逐款地说教,不会产生任何教育效果,甚至有可能起反作用,因此对于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适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从家庭的角度看,家长要增强责任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探讨日常见闻,发现孩子心态不正常要及时沟通、疏理,且与老师保持联系。从学校的角度看,班主任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经常与学生就某些话题展开探讨,诸如义愤填膺式的人肉搜索究竟对不对、名人捐款数额少是否不应该,等等话题都是适合讨论的,但讨论过程中,老师自身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引导学生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头脑发热做判断,要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另外,衣着个性前卫到底对不对,是否应该交网友、网络上的朋友是否应该在现实中见面、什么样的朋友才是正真的朋友、陌生人的热情该不该警惕等等话题,都可以结合一些具体事件为学生敲响警钟。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调试,帮助心理健康进入不平衡态的学生逐渐恢复正轨。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学生积极乐观、健康成长
        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需求特别强烈的时期,他们希望自己是强大的、独立的,被认同的,排斥各种置疑、否定、阻挠,一旦这些情况出现,就有可能在逆反心理的支配下做出一些冲动的举动[2]。而这一时期的学生也恰有情感脆弱、精神敏感的表现,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左右,若其思想和行为未受任何形式的正向引导,就有可能最终形成人格缺陷。

此外,青春期学生耐性差,在挫折面前很容易退缩,许多原本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却一落千丈,多半是由于中学的学习内容更加复杂,令一些学生“知难而退”,还有一些学生虽也努力过,但看不到效果,产生了自我否定心理。无论是不健全人格的形成,还是意志力的不足,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不是一个新时代中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因此及时开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在易受外界因素左右的年龄段中,学生不仅易受负面因素影响,也同样易受正面因素引导,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就在于此。利用学生特殊时期的这一性格特点,用正面的因素去影响其观念与言行,应该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青春期教育开始。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学到非常详细的青春期生理变化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教育契机。班主任老师应该和生物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共同组织青春期知识讲座,不仅让学生了解身体变化的正常性,也让学生了解诸如情窦初开、多愁善感、冲动易怒、人云亦云、望难生畏、义愤填膺等等当前突然出现的心理状态都是正常现象,但正常不代表正确,对一些不利于自身成长的心态一定要有正确认识[3]。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讲自己少年时期曾悄悄暗恋过的女孩,或者曾经为好友抱打不平的旧事,等等,让学生知道老师也真的和他们有过一模一样的经历,但哪些事让自己后悔至今,哪些事又对自己起到了激励作用。除青春期专题教育之外,班主任老师还要与其他各科教师共同研究,经常性地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节奏,活动可与教学内容挂钩,比如知识竞赛、板报竞赛、课本剧等,这样也能让内容更显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加入信息技术等时代元素,还可以让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不一定要在活动中刻意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只要活动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积极拼搏,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教育。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心理教育的目标在于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通过思想教育的途径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一目标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4]。我们国家的教育工作已经全面进入素质教育时代,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因有着共同的目标而形成了密切的关系,传统教育之所以落后于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有很大关系,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素质教育体现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应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除专门设置心理健康课程之外,还应将这项教育体现于每个学科之中,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挖掘不同学科中适合用来进行健康教育的亮点。比如在语文课上强调课文中的主人公所具有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强调务实求真的态度、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强调控制情绪的重要性,等等,通过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促进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对于这种重要性的态度不能只停留在认同的层面,而是要切实地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心理健康,随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动态,分析其情感需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专门开展相关课程,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到班级日常建设的各方面,让学生敞开心扉,享受快乐的读书时光。
        参考文献:
[1]陈磊. 浅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J]. 明日, 2019, 000(006):0095-0095.
[2]段玲慧. 当好"心理医生"-浅谈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11): 239-240.
[3]杏兴. 浅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与策略[J]. 小说月刊, 2018, 000(007):P.242-242.
[4]修妍. 让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浅谈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 000(007):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