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整合的思考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杨春萍 孙定存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科整合的思想已逐渐渗透于现代教育活动之中。
        杨春萍 孙定存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麦地完全小学 云南省保山市 6783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科整合的思想已逐渐渗透于现代教育活动之中。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组织策略带来革新,还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得到加强。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两大学科,其两者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将其两者进行整合和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学科整合
        小学时期作为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筑牢根基、助力发展的“黄金期”,加强这一时期的文化培养和知识引导,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将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进行有机整合,以多样化的手法,使语文知识与数学概念相结合,不仅能打牢学生的认知基础,还能使学生在趣味、串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深刻的理解与记忆。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缺乏多样化的引导手段和整合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提升。因此,本文从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意义、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主体发挥不足。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质量,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受本位思想影响,忽视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其主体作用不明显。第二,教学方法运用单一。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多样化的实施手段,进而导致学生在文化理解、概念运用上存在不足。第三,资源整合实施不到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还能帮助学生建立体系化的学习架构,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但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在资源整合的运用方法和实施效果上存在不足,无法使学生产生直观的学科联系,进而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
        二、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意义
        学科整合,主要是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基础,在原有的学科和知识领域之上,将与之相关的学科或知识进行关联,采取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相互促进的方式,打破传统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突破学科之间的认知壁垒,进而实现其整体发展、提升效益的教育目标。将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使学生在文本信息中增强对数据的判断和收集能力。同时,将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生活、在学科中掌握知识、在体验中感知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
        1、从课堂环境出发
        俗话说: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氛围的引导下,激发兴趣、调动热情,保证其主体的有效参与。因此,在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情发展,从课堂环境出发,灵活把握学生的认知方向,引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究兴趣,进而实现其有效教学、高效整合的课堂效果。

如在数学学科“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中《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其中,并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乌鸦用石头投进瓶子喝水的过程以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创设“为什么放进石头乌鸦就可以喝到水呢?”的问题场景,促使学生展开联动思考。这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中的体积概念,还使学生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生活现象出发
        在实际生活中蕴藏着许多语文知识和数学现象,通过这些生活现象将语文与数学学科进行整合,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还能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理解,使学生得到真实、有效的主体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并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探究与思考。如在数学学科“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这是关于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建立圆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究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的问题引入其中,并让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回答,如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容易产生颠簸;圆形的半径是稳固的,可以保持平稳的行驶等。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圆概念的理解,还使学生在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中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有效运用,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3、从课堂提问出发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还能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问题,进而在下一步的教学实施中做好准备工作。此外,利用课堂问题,教师还可以将语文和数学两者之间的知识点进行互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整合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问题出发,结合学生的主体学情,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使学生对问题产生能动联想,进而达到学科整合的学习效果。如在数学学科“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特点,引入语文古诗词作为练习题目,如《咏春》诗句中: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春”字占全诗字数的()%等问题,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拓宽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范围,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4、从学习方式出发
        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产生差异化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水平难以提升。针对这一现象,在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整合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采取小组探究、任务驱动等方式,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目标,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保证学科整合的有效渗透。如在数学学科“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这是关于周长的学习内容,但考虑到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化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乐原则,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并利用汉字字典,查询“周长”一词的解释。学生查到“周”字具有周围、环绕、绕圈的意思,进而延伸到四边的边长和,更易于学生对本节新知的学习与理解。通过语文与数学两者之间整合渗透,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课堂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课堂环境、生活现象、课堂提问、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整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得到更为全面、系统的认知,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发展基础,促进其多元化发展。同时,从教学问题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实际学情,挖掘学科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从而实现其学生主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甜.小学数学和语文有效整合"三途径"[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4):46-46.
        [2]袁红桥.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语文元素的探究[J].读书文摘,2017(17):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