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岑莉萍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需求后,
        岑莉萍
        凌云县下甲镇初级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 53310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需求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层次的提升。除了在追求更高的知识储备之外,人们也开始重视起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初中生作为首先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群体,相较于年龄较小的群体,在实验方面更具有自我参与的积极性、独立性,在知识接受方面更易于接受;相较于年级偏大的年龄层群体,初中生更容易培养其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更深层次学习。因此,初中化学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应用探讨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其自身动手能力,知识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参与;知识理解;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是一种将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从实验中见证理论的形成,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发掘更深的化学魅力。传统的化学课堂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可能存在着一些难度,并且学生难以想象所学知识可能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的现实应用。因此,单纯的理论讲解,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习自然也未能起到期望的积极作用。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应用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提高课堂参与程度
        初中的化学课堂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具有课堂参与性,因为化学实验更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讨论结果,总结经验,参与课堂。如果学生只是看着教师或身边同学的操作,自己不能参与动手,不能加入讨论,难以参与课堂,那么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将对其理解领会不起作用,学生也很难理解化学理论的由来,难以发现化学实验其中的乐趣与魅力。
        例如,在教授“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了空气中的组成成分,接着说起了人类生存最需要的气体是氧气。我和学生们通过列举氧气在生活中的多种应用,发现氧气的运用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于是学生们开始了“氧气的制取”以及“氧气的性质”的探索。我将学生分为了四个小组,其中两个小组为一个大组。一个大组中,一小组进行氧气制取的操作,另一小组用制取好的氧气进行性质试验探索。当实验全部完成后,一个大组一起讨论实验中获得的知识,最后由每个大组选择一位同学,在所有学生中发表各自组讨论的结果,我进行点评与总结。这样的课堂使学生都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得到大大提升。
        二、辅助学生知识理解
        实验的进行一般都需要理论知识的铺垫,而实验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理论知识。

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学生在大脑里形成了知识储备,当开始实验时便具有动手操作的思维体系,快速形成实验的一系列流程,进而能更快更好地准备实验用具,展开实验。当实验结束后,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的来源,一套实验可能就是学生学习到的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等等,而实验的意义,就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例如,在教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我提前一节课讲授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仪器”、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水溶性”等其他性质,课堂的最后我提问学生“为什么选用这些制取仪器呢”作为实验课堂的讨论。在实验课中,学生们经过上节课的理论讲解开始了实验操作。实验中,学生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了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最后,有的同学试用了其他实验仪器后发现不能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经过讨论,学生明白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确定了实验仪器的选择。由此,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的来源。
        三、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在以往的课堂中,几乎没有动手操作的体验,而自我动手实践的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层面的拓展,显得愈发重要。学生在化学课堂进行实验操作,其中最直观的优点是学生自我独立动手实践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并且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其多年的学习经验也使其形成了自我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能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小问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计划试验的准备与实施,即使没有教师的帮助也能独立完成,自我重视实验安全隐患,动手时细心操作,追求试验的成功与完美,这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例如,在教授“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这一节内容时,在实验开始之前我就先告诉学生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强酸”“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另外实验操作的不准确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实验开始后,学生在操作时更加细心,蘸取试剂时做好自我防护,使用玻璃棒先后都擦拭干净,防止在采取试液时出现污染。另外,还可以看到学生使用pH试纸小心谨慎,既不让无关试剂污染试纸,也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最后,学生们成功完成实验后,还能主动整理实验平台,这都是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责任心的体现。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采取实验教学有着非常多的优势,教师应该从教学效果上肯定这种教学模式,并且能在更广泛的程度上来普及这种教学,让更多的教师与学生从中获益。同时,作为化学老师,也要在化学课堂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变与创新。初中化学课堂中采取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将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这种教学模式,使化学课堂更加丰富有趣。
        参考文献:
        [1]公红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6(08)
        [2]康金泰.对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探索[J].学周刊,2016(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