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学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李林海
[导读] 小学中低学段的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并不成熟
        李林海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贤民教学点  532806


        摘要:小学中低学段的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并不成熟,对很难理解复杂的应用题题干,导致脑中知识与题目答案难以有效连接。教师在对应用题进行讲解时,不仅要详细分析解题思路,而且应深入研究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中低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站在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究提高小学中低学段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低学段;数学教学;应用题;有效策略

        引言
        中低学段小学生本身的逻辑思维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大部分学生都尚未发展出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因此对应用题的理解和学习存在困难。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不仅要从活化课堂教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应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引导方式和背景故事,让教学设计成为学生吸收知识的正向推动力,而不是教学创新的表面文章。
一、小学中低学段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1.应用题教学过于机械化,难以调动学生兴趣
        教师进行应用题教学时,一般都会将解题思路的分析作为教学重点,却忽视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真正的难点——无法完整地理解题目,解题时难以将解题思路与题目形成连接,不能有效调动已有知识,教师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只是反复重复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教学过程逐渐机械化,学生对课堂教学提不起兴趣,在做题时依旧错误不断,学习信心也得不到有效强化,学生在应用题解答上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足
        目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用知识讲述、习题训练与讲解,将整堂课塞得满满的。应用题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是基本的教学模式,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师讲课讲得激情澎湃,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保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过多的原因,也有教学模式与学生信息接受能力不匹配的原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解题思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得不到正面反馈,以为学生没有理解,于是反复讲述,学生更没兴趣听讲……如此恶性循环,就变成了教师一直讲,学生却接收不到多少有效信息的情况。另外,教师为了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还会增加学生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加难以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中低学段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从理解学生、倾听学生心声的角度,与学生建立联系。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学生的困惑,了解学生思维方式,科学分析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困难所在;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殷切的期望,减少对教师的畏惧感和对在课堂上的拘谨感,更有勇气说出自己的问题,寻求教师的帮助。

而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首先要以尊重的心态对待学生,认真聆听学生的困惑和意见;其次要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反应和情绪变化,同时利用课下时间增加交流机会;最后是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沟通,帮助学生分析每道题目做错的原因,并寻找改进方法,同时在课堂上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进行着重强调。
2.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应用问题具体化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善,教师要想将应用题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形式表述出来,就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生活情境法就是其中之一,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对应用题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转化,便于学生理解。这种方法在使用时,教师要主要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不能“就题论题”,要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的过程,用一个生活场景解决一类数学问题。比如,在解答应用题:“共有小球60个,每只布袋能装8个小球,那需要几个布袋才能把小球装完?”时,教师可以借用生活中的春游的例子:“老师带领全年级60个学生去春游,每8个学生坐一辆车,总共需要多少辆车才可以一起出发?”这时原本的抽象的应用题题干,就变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场景,简化了学生处理信息的心理过程,从而降低了解答应用题的难度。;另外,引入固定的辅助工具也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如线段图的使用。培养学生使用线段图解达应用题的习惯,将应用题中的数字信息都转化到线段图中来,借助线段图的直观性和演示性,将信息分析的过程转化为画线段、作比较的过程。比如,还是上述应用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画出代表总数60的线段,再根据长度画出代表8的线段,然后进行对比和分配,找出问题的答案。除了分配问题,比较问题也能用线段图法进行解答。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到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此类方法的总结,然后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进展,传授合适的方法,并督促学生学习和使用。
3.加强应用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应用题的习惯
        中低学段的小学生,对抽象内容的记忆能力仍有待发展,在介绍过一种应用题解题思路的转化方法后,教师要抓紧时间增加相关题目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刚刚学会的解题方法的记忆,同时树立良好的解题习惯。但是小学生对单一事物的重复过程忍耐度较低,教师在强化应用题解题方法训练时,可以适当改变训练内容和过程。比如,改变题目的考察方向,就拿上述分配问题的例题来说,教师可以将问题变个方向,不去询问需要多少个布袋,而是问将问题变为“用8个布袋来装,还差几个小球能够完全装满”,题目难度更进一步,学生感受到解题的挑战性,参与解答的积极性更高,但在解题方法上学生仍可采用生活情境法或线段图法。除了对学生解题方法的巩固外,增加习题训练环节,也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在学生重新使用解题方法进行新题目的解答时,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认真体会审题、分析,独立思考、完整解答的过程,同时强调回顾检查和反思总结的重要性,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解题习惯。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将解题过程变成固定思维,再转化为解题习惯,应用题的教学才算完成,学生的解题方法才算真正学会。

        结语:中低学段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发展不适应应用题的学习;二是教师对应用题教学和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和过程无法取得教学效果。学生思维发展问题受大脑认知规律限制,教师只能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无法直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过教学方法和过程设计可以受教师控制。因此要想提高中低学段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在抽象思维和具体条件之间建立联结方式,这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应用题解答效率和正确率,又能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设计切合学生实际与教学要求的应用题解题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春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17(10):65.
[2] 吴爱金.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4): 125.
[3] 张晓华. 论小学数学利用线段图解应用题[J]. 现代阅读, 2012(2): 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