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李军
[导读]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新课改工作着重强调了要强化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李军
        固镇县王庄仁爱中心小学 安徽省 蚌埠市 233702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新课改工作着重强调了要强化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中可看出,思想道德素质居于第一位,是一个学生所必需的品质,但当今我国小学的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情况不容乐观,这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现状;策略;
引言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重视推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不仅需要教授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帮助小学生强身健体,还需要重视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的体育教学当中,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的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分析
        在校学习期间,学生除了获得丰富充实的理论知识内容外,更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一个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发展都特别好的学生,才算是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新人。对于小学生来讲,体育是一门关系自身体能素养和健康品质有效建设的重点学科。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顺应新时期的发展理念,本着德体共育的教学原则,对具体的授课方法和战略举措进行有效更新。在体育教学领域合理渗透德育思想,加强德育举措的规范性落实,不仅能够改善课堂环境,让体育课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的运动观念,并产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心理,支撑学生自主高效地完成相关体育运动,实现学生运动素养的有效形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实现学生整体坚韧品格的有效形成。从而促进素质课改实现深层次的落实,让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事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
二、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分析
        (一)部分学校缺乏德育意识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就是多数小学体育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渗入德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如此,部分学校亦是如此。很多小学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关注。虽然现今很多小学也都在积极提倡并尝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但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理论指导,大多数德育教育工作都是无效的。归根结底,还是我国的德育教学存在盲点,重视程度不够。
        (二)体育教师缺乏德育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枯燥的技能训练、理论接收之中,很难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要想从根本上推进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关键还在于强化学校及相关主管部门对于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具体而言,学校要多开展有关德育教学的教师培训活动,进一步深化教师对于渗透德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技巧。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及时开展教学反思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思想变化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教学策略。

总而言之,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是提高学生思想的道德素质的基础,只有学校、教师、家长等各个主体对德育教育产生了足够的重视,德育教育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会取得更好的提升。
        (二)情境创设,夯实运动技能基础
        在体育课授课领域,教师需要在情境创设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为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够促使学生在情境观察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相关运动技能,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促使学生以规范性的态度参与到体育课的学习和训练当中。比如,在针对跳高这一项目组织教学期间,则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对跳高的运动要领进行分模块展示。然后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参与到训练当中,实现动作的不断规范与完善。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运动视频,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加强与体育项目有关的战术、战略方案,以及具体的规则内容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并规范处理自身在体育训练方面的行为表现。
        (三)以比赛融入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进行德育教学,一是因为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二是因为在体育比赛中,学生的情绪会有一定的起伏,这时候是进行德育教学的好时机。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比赛,并运用多种方式将德育融入比赛中。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语言进行融入,也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在比赛规则中等等,无论运用何种方式进行融入,找准时机是关键。例如,在进行足球中的踢球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踢球要领之后,笔者给他们设计了比赛,并在比赛规则中融入了德育内容。具体来说,这次的踢球比赛比较有趣,学生需要三人为一组,站成一个三角形进行踢球,在规定时间内,看看哪个组的有效踢球数量最多。在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比赛规则,不影响他人,不拖累同伴,认真比赛。在宣布了比赛规则之后,比赛正式开始。在比赛过程中,笔者会找准时机进行教育。比如,在学生因为踢球速度慢而急躁的时候,笔者告诉他们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自己的同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品德以及体育素养都会得到提升。
        (四)提升教师自身德育意识带动学生
        要进行体育课中的德育不能仅实行循规蹈矩的上课模式,教师要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展开课堂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德行和品质。要想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德行和品质,教学侧重点也应该向这方面靠拢,只有切实地把德育真正渗透到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才可以真正实现德育的目的。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体育德育渗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目前部分学校对于德育的重视力度还有待于加强。要加强学生的体育德育,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关体育德育的相关培训课程,提升教师在德育方面的意识,在体育德育的培训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学校也要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德育评价制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德育的实施和监管力度,切实促进德育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广泛运用。
结束语
        新时代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已经不再只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借助体育课这一契机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德育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早已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两者互相融合、互相补充,才能达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单文成.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9):124-125+128.
[2]刘俞玲.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34):236.
[3]申映辉.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有效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0(14):42-43.
[4]陈冠坚.关于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新课程(中),2019(07):310-311.
[5]李永生.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9(44):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