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冯丽娜
[导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大幅攀升,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这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冯丽娜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市  300222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大幅攀升,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这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从而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帮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实现顺利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新形势,教育,就业观,指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近些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而高校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要想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要从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新形势。我们所处的形势是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就业工作是在这个形势之下实施的。高校就业工作者要把握好就业工作的新方向,从新发展格局准确地把握新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工作的现状分析
        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组织领导、体系支撑,为做好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为毕业生就业提质扩量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挑战也更趋严峻。
        (一)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就业岗位总量不足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大幅攀升,据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数量也正式突破90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虽然在市场经济转型期间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调结构、稳增长政策,但企业发展方式也面临巨大挑战,很多岗位缩减招聘计划甚至裁员,预计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
        (二)就业岗位结构性的矛盾
        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普遍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单位、就业区域、从事行业、薪资待遇等方面。大部分毕业生都想留在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想要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捧上金饭碗铁饭碗,面对基层、中小企业、普通岗位等几乎不予考虑。这无疑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条件相对较好的就业岗位竞争激增,而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平凡岗位出现剩余,甚至无人问津、有业不就的不良局面。
        (三)慢就业趋势不断加剧
        根据调查显示,四成毕业生表示坚持优先选择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就业,如果岗位不满意,可以多等一等。同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升学期望高,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毕业生升学深造的意愿持续增加。进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整体来说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度和认知度较低,他们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具备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的能力。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们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很多学生一毕业就希望能够从事高社会地位、高薪酬的工作。部分学生不想面对残酷激烈的竞争,就选择考研,暂时摆脱找工作的问题。
        (四)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当代高校毕业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集中表现在所学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掌握不扎实,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培训,毕业生在还没有为企业生产效益前就开始消费企业资源,这无疑使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表现大失所望。

其次,集中表现在总体综合素质不高,很多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较差,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面试怯场或者被拒的挫折时,极易出现自信受挫或者无法从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的情况。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心理承受、自我调节、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较弱,遇事时无法解决,胜任不了岗位要求。
        (五)新形态就业带来的挑战
        当前直播带货等灵活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的新职业、新就业机会,新业态和就业岗位吸纳求职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调查显示,选择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群体是在增加的,但同时对此类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撑和改善。
        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机制,建立常态化雇主反馈机制
        高校的学科建设要加快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对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要调整;而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要建立常态化雇主调查的反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共销对路,就是社会雇主是怎么看高校培养的人才,高校不能两眼一摸黑培养出去再说。从雇主是怎么看,从引领需求来看,有冲劲、敢创新的高校毕业生是经济循环的新鲜血液,他们可以把一些传统的回忆变成一场新潮的时尚。现在举办的一些创业大赛,看到年轻人的创造力真是难以想象,千万不要小视,国家的创新国力希望就在于这些年轻人,也可以把两种跨界的模式合成一种创新的业态,这些都是国家新青年们在做的事。
        因此,高校要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当中,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和品质提升观念,让千万毕业生既是新增劳动力,更是新生创新力。
        (二)认清形势,端正毕业生就业观念
        毕业生应端正就业观念,认清形势和局面,把握好机会,例如客观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当下的就业环境,对某些人来说是机遇,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却是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毕业生们首先必须端正就业观念,客观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认清自我,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和挫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正确面对就业挫折和风险,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
        (三)积极宣传,引导基层服务领域就业
        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充分利用当前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的契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服务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针对基层治理,社区服务需求激增,引导毕业生到健康养老、社区防控、社会服务等领域施展才干,为毕业生及时解读基层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城乡基层、西部和国家需要的地区建功立业,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
        三、结语
        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让每一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社会舞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利平.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北方文学,2012(07).
[2]杨德祥.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1).
[3]王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1):142.
[4]李立军. 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h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5):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