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李荣菊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激励中华儿女拼搏奋斗的重要精神动力。
        李荣菊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5462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激励中华儿女拼搏奋斗的重要精神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力,培养学生的气质底蕴。我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切入,分析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伴随着新课标深入改革,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加入了更多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活动以及游戏等内容,以提升学生内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跟教学发展,不断更新理念,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挖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提升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热爱之情,滋养学生的心灵,最终达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一、优秀传化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道徳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为现实生活服务。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是来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服务的,这些内容与小学道徳与法治教肓可以很好地融合。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小学道徳与法治教宵的内容。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如老子《道徳经》中有很多约束人的行为习惯的要求;记录了孔子及孔子弟子言行的《论语》中也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制社会,宗族制度中有很多道德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都能够比较好地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所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二)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小学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他们自我保护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所误导,最终走上人生的歧途。而随着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使小学生意识到什么事情是正确的、什么事情是错误的;还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筛选信息,以做到合理利用网络,自觉抵制诱惑,从而使得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稳步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开展现状
        (一)课程教学目标模糊
        小学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加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教学计划的目的,就在于要求学生通过良好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具备,实现对于自身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奠定。学生在除却自身知识水平可以满足相关标准外,也需要通过自身其他素养的具备层次提升,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全面素养发展要求。但是,存在部分小学教师由于无法及时转变自身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观念,而针对未成为升学考试科目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造成忽视,仅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授课,导致课程开展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
        (二)基于教学资源缺乏的教学形式单一问题
        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从性质上来讲都是比较宽泛的。要想取得切实的教育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也是实现这方面教育重要环境。但对于法治教育这类需要家庭和社会支持的教育内容,这两方面力量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意味着两者的融合只停留在了形式上,并没有在具体落实中切实执行。这方面问题与学校方面的基础教学条件有一定关系。在课堂教学阶段,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具备运用多种不同教学工具,熟悉不同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借用传统文化,建构起强烈的爱国意识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多,涉及生活的很多方面,其中包含了大量爱国教育的内容。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次的社会动荡与朝代更迭,有很多爱国人士做出了壮举,如文天祥、郑成功等。还有一些历史人物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如郑和、沈括、王安石、韩信等。这些历史人物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对国家有较大的贡献。在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典故,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由此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爱国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
        (二)借用传统文化,培养创新智慧
        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科技人才辈出,中国古代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更是彰显了古代先人们杰出的聪明才智,它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意义,是世界文明的巨大瑰宝。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也深入结合了广为流传的古代科学家探究发明和为人处世的故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知识点,深挖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感受我国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法治和实践文明进步产生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扬和继承古代科学家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探索创新智慧。
        (三)借用传统文化,优化各个教学环节的融合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一课时,在课前预习阶段,要重视对预习内容的扩展。在学生预习时,可以引入《弟子规》中“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的内容,先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古人对卫生的重视。在导入阶段,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渲染。教师可以从出示一张古代“唾壶”的图片入手,让学生知道其用途,就如同今天的骨碟、痰盂等。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开始重视卫生问题了。在课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内容的思辨性。《我们不乱扔》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在课堂总结阶段可以拓展传统文化内容。比如,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人的公共卫生做法。让学生知道,在我国夏商时期,古人已经养成了洗脸、洗手、洗脚的习惯,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古代很早就懂得水源保护、尸厩处置、环境清洁等。
        (四)借用传统文化,寻找民族共鸣感
        说起中华文化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民族魂,要知道民族情怀自古就是历史舞台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学生有必要寻找这份共鸣感。作为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新一代,结合时事和局势,就该明白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所以在道德与法治层面上再附加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历史典故以及文化传承来帮助学生激发对华夏文明的敬畏之心和崇敬之情。在文化和知识的熏陶下,学生能够明了民族大义、家国情怀,所以教育上要加强力度,多让学生浸染传统文化,把道德与法治之心铭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在引导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等,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从而在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使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夯实他们的道德基础,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林梅芬.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学——以孝老教育为例[J].天津教育,2019(36):26-27.
[2]徐月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9(12):31.
[3]朱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J].小学生(中旬刊),2019(12):68.
[4]李录平.感知中华文化,提升德育品质——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有效渗透[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1):94.
[5]林淑华.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创新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1):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