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善待心灵——后疫情下,用宽容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陶琴
[导读] 近年,随着全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愈来愈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也便因此而催生了。
        陶琴
        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
        近年,随着全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愈来愈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也便因此而催生了。这些孩子往往需要老师平日里多加关注。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留守儿童学习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其心灵也需要我们老师更多地去细心呵护。后疫情下,教师如何教育关爱这些孩子,也成了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然而,教师要“呵护心灵,善待心灵”, 那就需要用宽容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关键字】
        宽容     联合    赏识
        留守儿童可谓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学习情况不佳,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不良。在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更有个别孩子情绪消极、孤僻任性,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状况令人担忧。曾在一本书上看到:教师要“呵护心灵,善待心灵”,善待心灵,就是要打开心窗,接纳别人的见解和主张,在与他人分享与交流中感受欢欣与喜悦。善待心灵,就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乐观地面对一切。善待心灵,要轻轻拂去心底的尘埃,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怀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博爱之泉去滋润别人的心灵。善待心灵,就是体味平平淡淡的快乐,寻觅点点滴滴的幸福。由此,我想到了宽容,这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作为一名老师,我也深感宽容的魅力,它可以令我们的教育变得得心应手。也正是享受了这份宽容赐予的温情,才会令我们改变自己,尽管,这份爱是那么的简单而又质朴,却足以能让人保持长久而温润的馨香。
        一、奉献师爱,消除师生隔阂。
        我想一切教育方法都源于一点,那就是爱,教师对学生满满的爱。作为教师,没有一颗宽容的爱心便没有教育。我们要用爱塑造美好的心灵,用爱去诱发孩子们美好的行为,用爱去播种孩子们美好的语言,用爱去帮助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种种隔阂,用爱去帮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爱去成就教师最好的教育方法。
        班级里有个叫瑞瑞(化名)的学生,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形象。平日里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在上次疫情复学回来,我发现他上课总是无精打采,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影响他人学习,对于学习则是提不起一点兴趣;下课总喜欢追逐打闹;作业也变得经常不做,即便是做了,也是瞎做一通,书写是相当的潦草……一次,在检查学生作业情况的时候,班上的瑞瑞同学又一次跃入了我的眼帘,全班同学都坐下了,只有他杵着了,大家的目光不由地一致都投向了他,嘴里还在小声地议论着。是啊,才开学不久,他就有了多次忘做作业,缺交作业的现象。许多次都是在班长和小组长的督促下,才勉强交上来,而且错误率较高。我找他谈过话,希望他能向以前一样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按时完成作业,争取进步。然而他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啊。此时的我,有些心灰。或许他在诸多的原因下已经变得是我们常人眼中的“朽木不可雕也。”但是身为一名教师,我怎可放弃每一位学生?况且孩子现在才上二年级啊,岂能够养成经常不做作业这样的坏习惯呢?他可是个聪明的孩子啊!因为宽容,因为爱,我选择继续努力,决心试图去改变这个孩子。我也相信只要奉献师爱,定能消除隔阂。


        二、家校联合,促其健康成长
        面对那些“留守儿童”,我们应该要经常进行家访,真正了解其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嘛!多与其父母联系,也要让其家长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地去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便悄悄地进行了家访。在和奶奶的家访谈话中,我了解到瑞瑞在家里是独生子,而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年也回不了几趟家。从小瑞瑞都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加上是男孩,更是得到了两老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说他一句,渐渐地也使他养成了固执、倔强的性格。疫情期间,孩子进行了线上学习,但与此同时孩子也以线上学习为由沉迷于从电脑游戏等,而导致其对学习缺乏了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当回事,面对学习已经没有任何心思。
        随后,我马上与其父母进行了沟通交流。让父母意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日里即便是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一起共同去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温和的态度,耐心地交流,使瑞瑞父母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那么将来势必是后患无穷。父母在三思之后决定调整自己的工作地点,尽量抽时间回家多陪伴自己的孩子。真心相劝,其父母也完全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能主动与老师交流。我想:家长和教师之间增加了心与心的沟通交流,教育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三、运用赏识,促其自然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留守儿童也能成为那一颗最亮的星。对于这些特殊群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即使是微弱的闪光点和那微不足道的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和肯定。再者,平日里,我们也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尽量去挖掘其闪光点,尽量努力地去从表扬中满足他们的各种心理需求,使其感到欣慰,拥有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的动力。
        孩子终归是孩子,对于孩子,我想毋庸置疑的还是宽容,作为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如果能够宽容地去让批评变脸,时常能把赞扬送给他们,鼓励孩子们纠正错误,相信孩子们就能因此而拥有自信,从而也摆正孩子们自己的人生航向。
        于是,我又一次把瑞瑞请到了我的办公室。“瑞瑞,老师听说你画画挺棒的!是吧?”我一边说一边看他,“我们班将要举行一次画画比赛。画得好的同学将代表班级去参加学校的比赛。”这下他开始听得认真了,在家访中我也得知他很喜爱画画,紧接着,我从抽屉里拿出一盒新的颜料笔,对他说:“这是送给你的,老师希望你可以用它画出更美丽的画儿。”他有些被怔住了,或许这是他所始料未及的。下午,待我上完课后,他把作业本递给了我,满脸的认真是从来不曾见过的,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仔细地看了他的作业,惊奇地发现他的作业有了很大的改观:字迹整洁、清楚了,错题也少了。
        我想:其实,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是受老师、家长表扬的那部分同学中的一分子呢?那么,留守儿童也不例外……回想自己曾经也是学生,想着那时学生的心声,我进一步反思着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也正如戴尔·卡耐基说:“用建议的方法容易让人改变错误,因为它可以保持个人的尊严与自觉。”因此我想:教师要用宽容去呵护心灵,善待心灵,用宽容去打开孩子们的心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播下那师爱的种子,终将化为那一泓清水活源,滋润学生的心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