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邱水成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农村小学课堂中教师教学逐渐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邱水成
        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黄涛中心小学 广东省 肇庆市 5262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农村小学课堂中教师教学逐渐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虽然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以往的数学课堂有所提升,但农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日渐严重。而学生“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要求等都会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生产生影响。如何解决“两级分化”问题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字: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与对策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农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教育形式正在朝着良好的趋势发展。但同时农村小学课堂中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我们探究了“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改善农村数学“两极分化”的现状。
        一、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
        (一)教学内容变换
        新课标改革下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与之前教材版本上有一定的区别,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材的内容也进行了重新的编排,知识跳跃性较大。基于此,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很好的消化新教材的数学知识,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难以接受的现象,进而导致了“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
        其次,新教材的改革同时也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使得教师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减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加重。
        (二)学习负担较重
        刚入学的学生对一切事物的学习都充满兴趣,学习欲望较为强烈。而且低年级数学知识较为简单,教师和家长的称赞让学生内心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功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所学习的数学知识难度也在逐渐的提升,而学生的思维也要从以往具象化的思维转变为抽象化的思维模式。如果学生难以适应新知识,在多次的失败下,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处的环境不同,能力也不同,因此对数学知识接受的程度也不相同。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断的增加,最终造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改善小学数学学生“两级分化”现象的对策
        (一)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在学习上需要一定的推动力,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而学习兴趣的养成就是最好的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自然也能够更为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因此,数学教师应注重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中《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引导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字进行命名,比如可以将多位数中的个位数简称为“个”,十位数简称为“十”,或者学生可以采用其他的简称。比如学生在计算564时,将“6”称为个,将“5”称为十,引导学生在进行运算的过程中,能够一边读一边算,既能保证正确率,也能提升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乐趣,同时也能帮助学困生优化学习方法。其次,教师也可以创设学习竞赛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题目,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竞争的关系。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由对教师的喜爱上升到对该科目的喜爱,从而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同样之后认真的思考才会产生问题。为能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性,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只有学生学会提问,才会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创建较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提问。
        例如教师在讲解《年、月、日》内容时,涉及到每年有几天、几个月或每月有几天的问题,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比如教师:“既然大家都知道每年有几天、几个月、每月有几天,那为什么一年有时是365天,有时却是366天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一年当中2月份比较特殊,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接下来,学生自己产生了疑惑,就有学生提出了疑惑之处:“为什么2月份的天数是不固定的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不断的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学会思考,才能在学习上更加主动,进而有效的缓解“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教会学生主动参与
        只有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有主动性,才能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并获得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而小组讨论就是增加学生展示自身的机会以及降低“两极分化”现象的有效策略。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并在思维的碰撞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和探究。给每个学生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下,通过对折和剪裁的方式,转化成以往学习过的图形,进而计算出面积。在小组的讨论之下,学生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方式,也形成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新课程改革之下,数学课堂产生“两级分化”现象很正常,造成“两极分化”的成因有很多。教师要正视这一现象,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通过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改善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姚霞.探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215.
        [2]王荣香. 针对小学数学两级分化现象的校正措施[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80-2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