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曾文标
[导读] 生活情境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老师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建立生活情境
        曾文标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铁场中心小学 广东 河源  517300)
        摘要:生活情境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老师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建立生活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更加直观形象的数学知识,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最终实现强化学生自身数学运用能力的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老师要积极研究如何将生活情境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拓宽运用该教学方法的范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对此,本文首先介绍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然后分析运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情境方法;小学数学;运用
        大部分数学知识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老师若是能够把数学课堂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那么有利于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效果,对促进数学学科教学的发展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后续的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将生活情境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构建有趣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的掌握数学知识,且将学习的各种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一)有利于降低理论知识学习难度,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小学数学老师要把各种数学问题融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把乏味抽象的数学公式转变成有趣的生活情境,实现以简化繁,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整体难度,强化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信心。另外,在针对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开展教学活动时,老师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还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熟悉感,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走进数学世界,感受数学学科的有趣之处,最终强化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1]。
        (二)构建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只有老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学生才能够主动快乐的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思考数学知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最后更加透彻的理解数学知识。一旦老师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后,学生可以建立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数学知识,独立自主学习问题以及研究问题,这可以为后续数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精神基础。
        (三)强化实践机会,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
        在针对小学数学学科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以往教学模式重视说教,影响学生自身发散思维的提高,而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先进新颖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到一起,为学生创造大量的数学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学生数学思维脉络,强化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若是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加入到日常学习中,在各种生活情境中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二、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的策略
        (一)根据日常生活构建情境,引出学生掌握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改革后指出,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加强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内容融入到具体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且掌握数学理论知识。故此,老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时,构建的生活情境需要和学生日常十分贴近,源于日常生活,也就是选择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为学生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针对《认识图形》这节内容开展教学时,如果老师直接采取口述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各种图形,那么既无法让学生很好的感受各种图形,同时还容易导致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对学习内容产生不想学习的想法。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来看,老师可以充分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首先,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构建数学情境,为学生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各种物品的形状?各种物品都是什么形状。”学生年龄比较少,很少观察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的形状。这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引出有关形状的知识,让学生观察各种形状。然后,完善生活化教学情境,老师对学生说:“你们低头看一看自己的书本是什么形状,回想一下家中电视的形状是什么?”运用生活常见的物品,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老师可以帮助更好的认识各种图形,强化学生学习图形相关知识的效果,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让教学情境高于生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针对数学学科开展教学时,正确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一方面要把生活化情境融入到数学课程学习中,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让学生可以对探索与学习数学知识充满兴趣,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完善生活化情境,提炼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找到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内容,再将生活情境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以往建立的生活经验,使其更好的分析以及探索各种数学理论知识,培养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2]。
        例如,在针对《加与减》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一些计算题,强化学生自身的计算能力,如130+99、130-99等。在这类题型进行计算时,学生可以计算出最终结果,然而计算起来相对比较麻烦,并且很容易计算出现错误。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更简单的计算方法,例如130+99=130+100-1,但是很多学生不明白这道题为什么需要减去1。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老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学习情境:在我们去买水果的时候,苹果一共花了18元,但是我们没有18元零钱,只有一张20元钞票,这时,可以将20元交给商家,由商家找零2元,通过这种生活化情境,学生可以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减去1,使其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学习丰富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以及准确性,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探索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程学习的实际效果。
        (三)让生活情境回到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强化自身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知识起源于实际生活,而学生学习各种数学知识的主要目的也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在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身运用能力。只有当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后,才可以更加全面以及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3]。
        在针对平均数知识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学习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为学生创设郊游情境:在郊游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池塘,池塘周围建立了一个告示牌,牌子上写出平均水深1.5米,老师可以针对这种情境为学生提问:身高为多少的学生才可以去游泳,没有生命危险。针对问题学生开展探索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最终答案,并且能够深入了解有关平均数的知识,利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一些非正规池塘游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故此要规范其自身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学生自身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
        三、总结语
        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日常数学教学中,可以优化数学知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积极性。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等内容,运用该教学方法,构建一个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整体效率,促进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殷元琪.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3):137-137.
        [2]左德全.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 (9):108-108+111.
        [3]王艳红, 马慧. 关于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孩子天地, 2020,(6):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