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陈娟娟
[导读] 思维最基本的规律是从形象的具体的感性思维逐步向抽象的概括的理性思维发展
        陈娟娟
        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        351100
        思维最基本的规律是从形象的具体的感性思维逐步向抽象的概括的理性思维发展。在思维发展过程中,教育是个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所以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设计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必须通过思维活动,其培养途径可有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感知,提供思维基础
        思维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领域,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等的过程中,思维就不断活跃发展。可见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掌握知识的方法,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及独立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这些都有助于丰富感知和扩大思维活动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提出思考问题
        认识客观事物常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也需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得新颖巧妙,使学生愿意积极思维,调动起储存的多样信息,这是一种思维艺术。地理知识间的因果与制约、主次与包含、并列与影响,以及原理与事实、概念与应用、成因与要素、运动与规律、分布与联系、变化与特征、系统与结构、图像与判读等都是可以设计问题的思路。结合具体知识内容,根据思维发展规律,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分类和比较,以及形象化、具体化、系统化等方式设计出灵活创新的问题。
        三、认真剖析,教会思维方法
        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并及时剖析问题,教会分析解题思路,使思维活动有序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对地理知识的组成系统、各部分的知识结构和有关知识规律等有意识地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思考起来就易于着手。剖析问题,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解题思路,是需要不断学习、实践、思考才能获得的。
        四、多方联系,建立思维线索
        掌握了思维方法,知道如何去想,还要建立思维线索,知道从哪儿具体去想。知识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有纵向联系,如时间上的自古至今,空间上自近至远,以及高低之间、上下之间、起点至终点、上游至下游,还有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等;也有横向联系,如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彼此制约,区域间和城乡间的联系交往,以及不同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之间的渗透融合;还有多向联系,反映地理事物多层次、多角度的联系。
        五、巧思妙解,摆脱思维定势
        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教会学生巧思妙解,从多方面想问题,而不是拘泥于一种模式,或已经形成习惯的定势。要鼓励创新,敢于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经常换个角度去想问题。如提问:我国季风区里有无沙漠分布?在冰岛为什么能吃到自产的香蕉?这类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时采用逆向思维或假想性推测的问题,也是摆脱常规的方式。往往都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去思考,这也是思维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六、千方百计运用思维技巧
        地理知识有许多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想象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在进行思维训练时,可运用一些思维技巧来丰富想象和培养思维能力。
        (一)分想
        分想就是将贮存于头脑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分解为若干片断,加以创造想象,以加深理解、突出特征的方法。犹如电影中的"定格",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想象训练方法。分想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区别差异,总结特征,又有助于自然与人文的综合。
        (二)联想
        在前面谈记忆能力的培养时已提到过联想。联想是在分想的基础上,对若干知识内容赋予新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网络,使一些概念可多次联系运用,利于知识的加深巩固。如接近联想是对时间、空间接近的地理事物按内在联系进行联想;类似联想指对地理事物的成因、性质有类似关系的联想(如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地区的划分-外流区与内流区);对比联想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对立面的联系,有助于比较地理事物的差异(如夏季风-冬季风);比喻联想是通过比喻把新旧知识建立起特殊的联系(有数据比喻和形象比喻);关系联想主要指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等,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善于联想则思维敏捷,也有助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问题。
        (三)串想
        串想比联想层次更高,按某一思路为中心将若干联想活动组合起来,形成一系列有过程、多层次、动态的思维活动。如平面图-剖面图-各地形区-相应的气候类型-资源及作物分布-交通及城市等。要求较高,但对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使知识作多向联系是有益的。
        (四)断想
        断想也称凝思、重思,即在思考过程中把某些事物、某些现象突出地想,建立特殊形象,犹如影片中的"特写",它可使思维深入展开,对某部分强调以突出特征加强理解。如对渭河平原与成都平原进行比较,既加深了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差异的理解,又强调了两个具体地区的各自特点。
        七、训练表达,了解思维过程
        学生思考问题后,总是要用文字或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中,不能忽视对思维过程的了解,教师要经常提问一些"你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能否再用其他方法?"等。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关键的科学语言,条理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很重要的,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应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构思新颖,在进行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时也要能创造出新的方式,并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大胆构思。
        七、鼓励提问,养成思维习惯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中的启发诱导有密切关系。我有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迅速作出回答,鼓励学生直觉思维,引出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概念(急骤反应)。如提到海洋,问学生马上能联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天空、陆地、航船、风暴、游泳、捕鱼、晒盐、海港等。学生的急骤反应来自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线索和强烈的探索愿望。平时养成思维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既依赖于一定地理知识的掌握,又需要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赋予地理知识以认识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应用更为灵活,联系更为广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