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教育土壤 提升德育实效——浅析如何利用小学德育培养农民工子女品行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刘彬
[导读] 德育教育是当前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对当前农民工子女品行的培养,更成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学校教师予以重视
        刘彬
        沈阳市辉山学校,辽宁 沈阳 110164
        摘要:德育教育是当前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对当前农民工子女品行的培养,更成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学校教师予以重视。多数农民工子女身上拥有吃苦耐劳、个性独立的品质,但他们也自卑、逆反、抵触且敏感,学习比较焦虑,畏难,跟不上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成为班级中“拖后腿”的一员。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品行的培养与养成是小学德育教育中一项复杂、综合的工程,教师应当利用自己教学智慧,将德育根植于教育土壤,提升德育实效性,着力培养农民工子女品行,为农民工子女的人生发展扬一道光,让其得到更好地发展。本文就如何利用小学德育培养农民工子女品行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农民工子女;品行培养
        笔者所在的沈阳市辉山学校,地处城郊,毗邻市区。原身属于农村学校,历经变迁,虽初步脱离原有的全员农民子弟的状态,但现今的学生组成并不乐观。辉山学校的学生20%是原辉山畜牧场家属子弟,35%是原本地农民子弟,45%是外来务工子弟。家长学历普遍偏低,平均学历达到高中的不足25%。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较多,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盲区,尤其是很多家长重视成绩,轻视品行培养。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黄金时期,在这时段加强农民工子女的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其拥有正确道德观念和良好的品行,并不断强化他们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情怀,为农民工子女奠定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并得到更好地发展。那么,具体该如何利用小学德育培养农民工子女品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环境,陶冶品行
        荀况《荀子·劝学》中言:“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意思是(君子)必定选择风俗醇美之乡,交游必须接近贤德之士。马克思、恩格斯也曾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语言、修养、意识形态、习惯和行为,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应当重视小学德育教育环境的创设,以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长、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着重注意引导农民工子女接触健康的环境,以便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农民工子女奋发向上的精神,帮助他们塑造美好的心灵。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条件为学生创造条件,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农民工子女能够在优美、整洁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氛围中生活、学习。首先,帮助学生共同构建书香校园,利用书籍净化育人环境,注重构建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美化校园环境,让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便受到文明的浸化与滋养。比如,在学校甬道旁、楼梯转角、教学楼走廊等地,张贴一些名言警句、师生艺术作品、名人画像与生平介绍等;在校园内专设“光荣栏”、“阅读栏”、“竞赛栏”、“知识栏”等,加强学生榜样力量的作用,同时利用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欲望,让其向着优秀进发;校园角落可以适当的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开辟校园“净土”,让校园充满生机,同时放手让学生为树木、花卉写“名牌”,对植物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发挥学生主动性增长他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产生自觉爱护花草的意识。其次,要注重教室环境的净化、美化与绿化,使得学生每天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整洁、美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布置教室,以便让教室时刻散发着浓郁的书香。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农民工子女身上的优点,并鼓励他们参与到布置教室的过程当中,让其参与书香教室构建的过程,以便令他们有参与感与归属感。如,教室中可以分出阅读区、益智区、竞赛区等,黑板报需要及时更新,依据节日介绍传统风俗,增长学生的学识,拓宽学生的眼界。
        二、学科渗透,培养品行
        环境育人,除了上述外在条件之外,还需要从学校教育“内里”进行熏陶,即利用具体学科进行渗透,培养农民工子女良好品行。要知道,文化课占据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因此,除德育之外,向其它学科渗透德育思想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各个学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之功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让农民工子女从各学科中汲取成长的营养,树立其正确的三观,端正其品行,让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一说到学科渗透德育教育之时,人们往往最先想到语文学科,不错,语文教材中有诸多代表性的文章,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培养,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反映了祖国物产丰富、山河壮丽;《李时珍》《赵州桥》等反映祖国历史悠久、文化浓厚的;《小英雄雨来》反映中华民族不可侮、奋勇抗击外来入侵的;《黄继光》反映中华儿女不畏生死,英雄辈出的.......这一篇篇章目的出现,交织成了一曲爱国主义圣曲,激荡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通过这些优秀作品的教育,能够培养农民工子女的爱国意识与情怀,并令其树立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在音、体、美三个学科中的渗透。如,体育课,教师想要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思想,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以便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还能够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身心,让其拥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品质。要知道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诸多学生身上表现出散漫与不经心的现象,这是由于他们无法很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中所导致的。为解决这个问题,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一些集体性的体育项目,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以及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农民工子女很好地融入班级之中,并让其产生承担起为集体争光争彩的责任感;组织学生进行武术、体操等项目,培养农民工子女沉着、勇敢、机智果断以及协调能力、自控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田径运动,培养农民工子女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等等。
        三、巧设活动,引导教育
        教师千言万语的叮嘱,不如一场活动来得实在。培养学生的品行的教育任务并不是因教师千叮万嘱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活动实践,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摸脉”,扣准学生的兴趣之所在,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些德育活动,以加强学生良好品行的引导,令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品行,拥有健康思想,让其健康成长。比如,可以定期召开德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道德话题或者社会话题(如老人倒了该不该扶、指路问题等等)开展讨论,以便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知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情做了会更有意义等等;重视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组织班级内或学校的知识竞赛,可以有关诗词、有关祖国历史知识、文艺知识等,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其中思想的影响,规范他们的行为,陶冶他们的情操;组织进行专项的德育教育活动专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改正缺点,摒弃陋习”、“争先进,创文明”“为荣誉而战”等专题活动,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便使农民工子女拥有积极健康的思想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重视示范,榜样力量
        科·达勒维耶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良好的感染力,好似一瞬间把许多人召集到教堂去的钟声一样,榜样便是有这样的魔力,能用良好的品行与思想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榜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榜样人格展现的具体、形象、生动,便于小学生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模仿。如,可以利用英雄模范、革命导师等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农民工子女可以继承、发扬革命前辈或英雄人物身上端正的品行、崇高的思想、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或者伟大的人物等,学习他们身上为国为民奉献一生的精神;身边的榜样。也就是班级中、学校中选出的榜样,让农民工子女可以感受好人好事就在自己身边发生,让他们不自觉地跟随榜样进行学习,效仿他们的良好行为,接受他们良好品德与思想的熏陶,引导学生想着优秀进发。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榜样育人之时,教师应当明确运用榜样力量育人的目标,并明确几个问题,也就是说,农民工子女需要向榜样人物学习些什么?从什么地方开始学习?怎样联系自己实际情况掌握渗透德育思想等等,使得农民工子女德育教育不再停留在表面。
        五、重视实践,锻炼品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能够快速对学生的品行进行检验与“判分”,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而提高学生的个人觉悟,端正其品行,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助力学生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之境界。实践活动可以是学习活动,也可以是社会活动,甚至是劳动等,教师需要运用自己教学智慧,利用各种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品行。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在开展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做实践活动的主人。其次,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持之以恒地反复进行实践锻炼,让学生对良好的品行成为条件反射,知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等,让其品行在实践中再次得到巩固与升华。
        六、结语
        总之,小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农民工子女良好的品行,规范他们的行为,熏陶他们的品格,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使得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融入学校,融入班集体。同时,使得德育教育形成系统性,规范化、科学化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富有新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
        参考文献:
        [1] 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 于泳.  中国新通信. 2019(08)
        [2] 探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德育对策[A]. 吴化学.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 2019
        [3] 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 刘跃刚.  教育现代化. 2017(32)
        [4] 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 巩清志.  华夏教师. 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