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析——以界面设计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孙茗
[导读]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正逐步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关注
        孙茗
        杭州师范大学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正逐步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关注。文章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以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与互联网中的教育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进行引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和情境的构建,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反馈,推动了教育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向前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界面设计
        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高校教学正逐步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互联网+”为背景的创新技术手段也正融合到教学领域。作为教学一线的从业者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互联网+”大环境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不能再一成不变地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互联网+背景下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是在“一师一优课”校级教改项目的推动下完成的。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区别
1传统教学模式
        新媒体艺术设计系列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演示教学,老师为主体,课堂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同学而言就容易形成老师单向灌输、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存在被动接受的局面,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违背,也不能适应当今我国“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的发展需要。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为主转变以学为主,以课内为主转变以利用网络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课内外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构建新型的“互联网+”教学模式。
2“互联网+”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学模式并不是摒弃原有的教学方法,而是在其基础上,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与互联网中的教育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进行引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渠道,增加了教学手段,对学生而言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记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互联网+”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的研究热点,也是教育领域的研究方向。
二、“互联网+”背景下界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与实践
        界面设计课程作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系列课程之一,是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界面设计方向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兴起的一门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与人机工程学、艺术设计学、心理学、美学设计的交叉学科。界面设计又称UI设计,是兼顾了好用、好看、好玩的整体设计。好用即易用,要有清晰的逻辑化进程,要让使用者方便上手了解产品的功能;好看即要有一致性的设计风格,良好的色彩搭配,还要有个性化的表现;好玩即产品要有能吸引人想去下载使用的亮点。因而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软件应用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发挥其自身在视觉审美、艺术修养、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专业优势来帮助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通过界面来进行体验优化。
        在界面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设计理念及创意思维方式为主、教授软件操作和技法制作为辅的授课思路,由于界面设计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宽,融合了界面设计理论、界面设计创意构思、图标设计、版式设计、色彩构成以及相关软件操作等内容知识。特别是学生对于软件操作部分的学习比较耗费时间,这也直接影响到后期作品的输出效果。发现这一问题以后,尝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在计算机技术方面采用“微课”方式。


        微课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在微课制作之前,先要明确软件教学的目标,再是案例选题设计、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修改等步骤。利用苹果电脑自带的录屏软件Quicktime Player进行制作,后期通过After Effects软件进行剪辑,加入标题。学生课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微课线上学习,利用微课推动学生对软件知识学习和掌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软件进行实操训练,通过时间的累加去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从而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课程上去。并且微课的教学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讲解软件操作功能时学生掌握时间不同步,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容易顾此失彼,学生课堂中思想不集中导致软件实操中有所遗漏,相同的设计案例也容易束缚学生的想象空间等问题,也方便学生课后进行播放复习,强化记忆。
        在界面设计理论及界面创意构思章节教学方面采用MOOC+异步SPOT的方式,通过前期将课程中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难点,并将适合网络上自学的知识点和必须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知识点区分开来,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设计课程考核训练,这样系统地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自身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理解和吸收。
        例如在第一章节UI设计的概述教学中,提炼了五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分别是:第一移动设计的特点;第二移动设计的创新;第三移动设备中的人机交互设计;第四移动应用的生命周期;第五移动设计基本术语和常识。这部分知识点是比较浅显易懂的,也是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的。因而在这五个知识点的讲解中,主要通过数据图表分析,案例比较的教学方式,比如从2008年苹果APP STORE诞生时的500个APP产品到15年的121万,到18年突破400万。而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移动应用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十个月。这样的数据直观地呈现出APP市场的发展现状,同时也带给学生以思考。
        在如何做好用户体验章节中,教师通过MOOC平台布置教学任务,学生线上领取任务,进行课题选择,并分组完成前期的市场调查报告,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随时提出,教师给与适当引导、答疑。在线下课堂中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对前期市场调查报告中发现的痛点、难点进行深入讨论。利用头脑风暴,可以发挥团队的集体作用,发掘更多的观点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头脑风暴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思路,加强了课堂上的互动,促进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课程的考核上,采用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每个章节都配合有该章节内容的在线试题考核,考核内容按周期进行发布,在规定期限时间内完成,既不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课外负担,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线上作业的完成。当学生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后,可以通过学生对课程的答题情况,学习时长等多种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结合线下作业完成情况有效地评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新型的考核方式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同时可以让教师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中发现问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结语
        通过互联网搭建的教学平台,将互联网和传统教育行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学载体的迁移,也是教育理念、手段和方法的变革。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系统设计迎合了应用型教学特点,学生可以在线学习概念性知识和软件操作方法。网络教学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重构了师生关系,让师生互动更加个性化,教师将重心从讲课到个别辅导,从教学活动的主体逐渐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手段有着重要意义,推动了教育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毅,于巧娥. “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年第10期
        [2]林舜美. 基于“MOOC+SPOT”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计美学课程思考与实践[J].装饰,2018年10月
        [3]王琳.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思路[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