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背景下大学英语通识课程的人文教育新使命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王艳素 陈蓓蓓
[导读] 基于医学实践中医患沟通的社会现实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大背景
        王艳素  陈蓓蓓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基于医学实践中医患沟通的社会现实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大背景,借鉴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程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沟通与启迪作用,结合医学生叙事医学能力培养新理念,本文通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需求调查及课堂设计的具体案例,阐述叙事医学新背景下大学英语在医学生中的人文教育新使命。研究表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需求强烈,且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叙事医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效果明显。
        关键词:叙事医学;通识课程;人文教育

1.背景
        社会层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医科建设所带来的挑战对医学人文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新医改着力从治病为中心到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医疗模式的转变对医生与患者间的深度沟通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挑战。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不应局限于机器所检测的数据决策图表和医生的单向诊断,而应是医患之间相互沟通,深层次理解字句、语言与文化的过程。医患关系是陌生的但同时又是亲密的,医患沟通的过程是“共在——共情——共生”的深度互动过程(王华峰等,2020)。
        叙事医学层面,2001年,美国内科医学、文学学者丽塔·卡伦提出了“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这一新名词,标志着叙事医学时代的到来(Charon,2001)。卡伦关于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将叙事医学研究推向一个高潮(Charon,2017)。叙事医学拓宽了医学人文的边界,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的“落脚点”。
2.医学人文教育与大学英语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先驱之一多尼·塞尔夫就提出了医学教育要同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而现代的医学教育过于注重技能却忽视了情感能力的培养(Self,1993)。同理,国内医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医疗教育过于注重培养学生医学技能而忽视了人文教育方面。而新时代叙事医学的核心三因素:关注(病人的故事)、再现(医者的实践)和接纳(医患间的共情)正是培养医学生情感能力的重要“抓手”。
        最新的大学英语《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具有重大意义,但各高校可结合院校特色,从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生成长指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与方案(何连珍,2020)。结合指南的宏观要求,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主要可致力于以下两方面的学生能力培养: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要共同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人才,服务于国家进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而基于学生成才需求层面,结合学生医学专业背景,外语教育要致力于提升人文素养、培养思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专业发展、国际交流、工作就业等需求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工具。
    因此,基于人文教育的目标,结合国家战略与医学院校特色,,利用大学英语工具性兼人文性的特点,把叙事医学能力培养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大学英语通识语言课程的连接作用,赋予大学英语叙事能力培养的人文教育新使命是一项急不可待的实践工程,意义重大。
3.大学英语人文教育新使命
        在医学人文叙事转向时机,笔者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需求出发,结合教学的案例实践,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有效连接学生需求与人文教育目的,从而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3.1需求调查
        在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调查中发现,医学生对人文素质的提高需求非常强烈。在1146名医学生的调查中,96%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其中54%左右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在医学人文技能在医学实践中的作用调查中,95%以上的同学同意认为沟通技巧、主动倾听、微笑鼓励等技能在医学实践过程中作用很大,而这些正是叙事医学能力的重要要素。  
3.2案例实践
        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程,一方面注重外语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另一方面,也将人文思想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以单元设计为例,本单元内容是关于洗衣妇(Washwomen),主题是关于尊严:个人的工作即使再平凡卑微,也可以通过实践勤劳忠诚等品质,从而得到他人尊重。因此,本单元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主动倾听、职业职责、人文共情等方面的技能与情感。
        在教学导入环节,通过一组图片对比——“辛苦劳动谋生”和“不要尊严不劳而获”,提供语言支架,引导学生描述、对比、讨论,通过有效沟通引出主题并引发思考。在教学过程的文本细读环节,通过叙事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结合课堂上的倾听,分析归纳洗衣妇的品质,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讨论“普世美德”与“中华传统美德”,从而提升学生对中西文化的鉴赏能力。在教学拓展环节,通过洗衣妇的年纪日长无人照顾延申到老龄化问题,并进一步通过多媒体手段提供数据、图片、视频,呈现老龄化社会的事实,促使学生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并与同伴沟通讨论作为未来医生,如何在老龄化社会中履行职业职责。在结尾环节,在深入思考与讨论的基础上,医学生们共同用英语大声跟读希波克拉底誓言,升华医学生内心的医学人文情怀。
        叙事医学中所强调的倾听、沟通等能力为大学英语与医学生的结合赋予了特殊能量。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与叙事医学中的三要素环环相扣、相得益彰。通过叙事医学这一抓手的深入实践,激发学生的医学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医学人文教育目标落地,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处理医患关系,创造和谐的医患氛围。
4.结论
        医学人文教育的在地化研究也表明,医学人文教育在国内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郭莉萍等,2019)。笔者认为部分原因在于国内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和教师方面,更多的是政策层面的单向呐喊,而与医护人员和医学生实践结合的“落脚点”一直处于模糊探索中。叙事医学能力的兴起与发展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抓手”,也实践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
        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程在医学生中的人文教育作用不容小觑。大学英语作为连接端,在连接国家战略与学生跨文化、思辨、国际交流等综合能力,连接社会医患现实与学生叙事医学能力,连接医学人文课程与学生人文素质需求等方面的作用值得做进一步深入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Charon R. Narrative medicine: a model for empathy, reflection, profession, and trust[J]. Jama, 2001, 286(15): 1897-1902.
        [2]Charon R.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narrative medicin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3]Self, D. 1993. The Education Philosophies Behind the Medical Humanities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Theoretical Medicine. 14: 221-229.
        [4]郭莉萍,王一方.叙事医学在我国的在地化发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02):147-152.
        [5]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外语界,2020(04):13-18.
        [6]王华峰,高玮,邹明明,杨晓霖.中国医学人文的叙事赋能——第二届“全国叙事医学与临床实践研讨会”综述[J].医学与哲学,2020,41(01):78-80.

        课题:温州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wsk25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艳素(1981-),女,浙江 温州 汉族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高等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