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案例:温度我知道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于志淼
[导读] 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于志淼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一、【课标内容】
        6.3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6.3.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三四年级知道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了解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科学探究:尝试利用观察和研究的方式,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科学态度: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三、【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情况,学生们都有用手触摸、身体感受的经验。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只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无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热多少或冷多少,我们就更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就必须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一温度计来测量。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本课学习时,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这一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使用一个真正的温度计,观察它是如何对周围物体的冷热程度作出反应的,并利用温度计模型识读刻度。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温度计零上刻度的识读,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于零下刻度的识读可能容易出错。需要教师重点讲授这部分内容。怎样正确识读零下温度,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因为本单元后续的学习活动,要以这样的技能作为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教学难点: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掌握零下刻度的识读。

五、【设计理念】
        1.教学内容
        《温度与温度计》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1课。在本课中,教材首先提出了当我们摸一个物体时,常说它是冷的是热的,那么我们怎么准确形容这个物体的冷热程度呢?然后组织学生思考:用什么方式可以测试出准确的温度?通观本课教材,涉及到对日常生活中对温度理解以及数学中数字的识读的回顾与分析,还需要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
        2.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由于本课实际上是科学操作与观察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与观察,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结果,属于直接经验。对于直接经验的学习,运用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方式,效果可观,但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于本节课时,进行温度的测量和读数,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也应进行指导。学生在自己操作时,可能读取温度计的度数时,操作不当,产生读取数值的误差。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除了模拟实验法之外,还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法、直观演示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根据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六、【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一杯热水,一杯凉水,两杯温水,温度计模型。
        2.学具:气温计、体温计每4人小组1个,水温计(测量范围在-20摄氏度~110摄氏度)每4人小组2个.

七、【教学过程设计】
        总体思路:本课教学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表达温度的程度。三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只能凭借自己的皮肤感受的温度来判断温度的高低,当感受前受另一温度影响,导致对温度的感觉失去原有水平。通过本节课程,学生开始懂得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数值,不仅仅可以通过人体本身的感觉来感知,还可以通过科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只是课本知识的学习,更深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观察事物,并产生对事物显现出的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
        (一)、导入
        1.感受两杯水的温度。
        1.1在讲桌上摆放一杯热水,一杯凉水。
        1.2谈话:“哪位同学可以来感受一下这两杯水的冷热?”
        1.3学生上台摸摸两杯水的杯壁,并说出两杯水一杯热,一杯冷。
        1.4讲述:“同学们,对于水的冷热程度,我们可以来用‘温度’一词来表达,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2.感受四杯水的冷热。
        2.1出示四杯水,一号杯是热水,二号杯、三号杯是温水,四号杯是冷水。
        2.2谈话:“下面同学们来感受一下这四杯水的冷热。”
        2.3学生分组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活动二:引导学生先分别用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插入2号杯和3号杯水中,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再分别同时插入1号杯和4号杯的水中,比较它们的冷热。
        2.4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两次的实验,大家感觉这四杯水哪杯冷一些,哪杯热一些呢?”
        2.5学生交流,总结:通过皮肤感觉到的温度并不准确,不可靠。
        2.6谈话:“那么同学们我们怎么来测量具体的冷热程度,也就是温度呢?”

        设计意图:本课立足于实验的基础上,实验对本课来说十分重要。教师通过实验引出问题“如何测量温度?”这对于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是有益的。
        (二)、讲授新课
        1.认识温度计
        1.1教师出示课件,温度计一图。
        
        1.2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介绍一位可以测量温度的新朋友,它叫‘温度计’,我们最通常使用的是摄氏温度计,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呢?”
        1.3教师课件出示提醒学生观察的建议以及注意事项:
        
        1.4学生分组观察。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1.5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发现:温度计由三部分构成,它是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
        
        1.6谈话:“同学们,我们用手将温度计下面的玻璃泡捂住,使它变热,观察温度计的液柱发生了什么变化?松开手,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1.7学生分组实验,并进行观察,交流。
        1.6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单地言语引出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发现温度计的构成。在了解构成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 温度计的玻璃泡进行温度试验,观察玻璃泡接收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液柱的变化,总结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察和学生总结为主,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言语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2.识记温度计的度数
        2.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出示课件)你能读出现在的温度吗?”
        
        2.2学生观察,读数。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读写温度。
        
        2.3谈话:“同学们,我们再来练习几个吧。”(教师采用温度计模型摆出下图中数值,供学生练习)
        
        2.4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出示答案。
        
        2.5谈话:“同学们发现当数值在数字零以下的数值要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在记录时也要在数字前加上减号,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温度的读记,并通过多组练习,加深对温度读记这个知识点的记忆。通过此步骤学生掌握温度的读记方法,学会对温度的表述。

        3.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3.1谈话:“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3.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
        (预设: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
        3.3师生共同谈论,得出结论,在读取数值时,应保持实现与温度计持平,并且在读数时控制可能影响数值的因素。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读取观察温度计得到的读数,学生读出不同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探索、假设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评价总结。
        1.谈话:“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操作掌握了哪些知识呢?”
        2.学生回答教师问题,对知识进行总结。
        3.学生了解到温度的可测量性,知道温度计的构成,并可以读记温度计的数值,通过比较数值大小判断物体哪个温度更高或更低。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对整节课所讲的内容形成一定的逻辑体系,帮助学生缕清思路,更好掌握本节课知识。

八、【评价设计】
        按切入的时机和发挥的功能来区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适时地采用了这两种评价方式: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其作用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我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观察活动,由学生总结每个步骤发现的问题和探讨问题的原因,并及时有效地加以评判和反馈,学生在整堂课中都得到了合理有效的评价。这种贯穿于全课的形成性评价既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总结性评价。以往一节课的总结性评价无非是学生做做习题或者由教师发表一番感受,这种评价模式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无论做习题或听教师发感慨,都没有真正暴露学生的真实想法,其评价效果可想而知。我在本课教学结束时,让学生自己进行整理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学生整理的内容,判断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总结性评价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九、【案例评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色:
        1.实验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在避免实验中对学生安全有所危害同时,采取恰当措施以保证学生真正体会到本课期望达到的目标。比较四杯水的冷热活动,1号杯的水和4号杯的水温差大,但4号杯的水温度也不太高,避免烫伤学生的手指。当学生用左、右手指比较了1号杯和4号杯的水温后,要求学生应立即将左、右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3号杯内。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对两杯水温的错误感觉。以此让学生体验到,仅靠触觉有时对温度的感觉会产生比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温差比较小时,就很难判断准确。
        2.采取真实教具,让学生学会运用温度计,在未来生活中的使用打下基础。摄氏温度计读写教学时,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温度计(每两人一支温度计),让他们看懂温度计的刻度,明白每一条刻度线所代表的温度示数。同时要借助温度计模型多让学生练习零上、零下各种不同温度的读法、写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