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兰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第七小学 内蒙古 赤峰市 024300
[摘要]创设情境,是增强学习体验的重要方法。对小学教育而言,掌握学生的学情、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以学生能力成长、全面发展为导向,合理创设情境,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并为兴趣激发、素养提升等奠定基础。本文从科学探究性学习出发,对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剖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情境创设
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构建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立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利用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知识的奥妙,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意愿,还能够有效开发个体的科学潜能,为科学素养培养奠定基础。但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习任务的设置,即围绕具体的科学问题制定的探究学习目标,对科学探究的价值、效用发挥有关键作用。
1 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问题
情境教学以学科教学特征为背景,将教学任务与学生认知、生活经历等相结合,通过设置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情境,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而在问题情境创设实践中,创设过程偏向形式化,情境与教学目标脱节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科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创设形式来看,没有对问题情境教学的内涵、作用形成正确认知,盲目设计问题,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探索热情,甚至出现反感情绪。而在内容的选择上,问题情境创设与既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未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问题与所学知识或者现象背后的科学理论相联系,将增加学生的探索学习难度。
2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2.1 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探索兴趣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参与未知事物的探索为主要方式,旨在利用学生的强烈好奇,激发个体的探索动力。而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发扬“民主”精神,端正学生的地位,通过探究学习氛围的科学营造,给学生提供能够自由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立足于情境创设的教学经验,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问题情境要获得良好的效果,需要保证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或者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探索,而这也是维持学生探索学习的关键[1]。以《生物的多样性》为例,教师可事先准备多盆生长茂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花卉植物,引导学生回忆既往的生活经历,回想花卉的名称以及见到该类花卉时的场景;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及时向学生介绍花卉的名称、象征意义,并询问花卉的生长环境,提出问题——“它们为什么能够在土壤里生长”;在安排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想象,联想土壤中的水、落叶、肥料等与花卉植物生长之间的关联,并将想到的内容进行自由表达。在营造自由交流、自由思考氛围的情况下,学生的探索兴趣将得到激发[2]。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氛围应当以不进行强制性干预为前提,端正自身的组织者身份,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广泛交流。
2.2 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学习过程
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需要科学把握探索学习过程。从小学生认知出发,知识的学习需要感性经验的积累,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反复的实践操作,以问题情境创设为核心,依靠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现象,并根据探索过程获得的感悟,思考科学现象背后的理论[3]。而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设置明确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从问题伴随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在动手进行科学现象再现或者验证猜想等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或者提出新的问题,这对个体的思维训练、能力提升而言,无疑带来了高效的学习方式。
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挑战新的探究活动,形成完善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寻找证据→解释证据→提出质疑→假设猜想→寻找证据→解释证据→提出问题,这样周而复始的纽带,将促使学生学会认识科学世界的方法与技能。
2.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利用科学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生活化课堂的构建,除了生活素材的选取,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麻烦搬运至科学技术课堂,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技术解决生活难题,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优势,增强学生学习理论、操作方法的热情;另一方面,自主探索过程,给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契机,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大有帮助。而新课程改革中也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寻求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小学生会接触到各类几何图形的绘制、面积的计算等问题,而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也会遇到几何图形分割(如切蛋糕)场景,由此衍生出的问题,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寻求答案。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画图”软件的学习,在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后,由学生大胆尝试,利用“画图”软件绘制生活中常见、带有典型几何图形特征的事物,并通过复制、剪切等操作,实现几何图形的分割或者多种图形的组合。与明确的绘画任务相比,让学生大胆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更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以自主探索的方式解决生活难题,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加强了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2.4 倡导大胆质疑,促进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的学科背景,决定了探究学习型过程中不断尝试以及提出质疑的重要性[4]。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阶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对教材中的观点、现象提出质疑。从学科理论看,教材中的科学理论是经过观察、试验验证而获得的最终结论,但由于外部环境与科学理论假定条件之间的差异,部分结论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出入,即科学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未知的,甚至是“错误的”,在此种情况下,教师也应当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待学生给出个性化的见解后,教师据此设计科学实验,给出具体的问题,并合理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探索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5]。以《电磁铁的磁力》为例,教师在提问电磁铁磁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后,学生可能会做出如下猜测:(1)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强;(2)铁芯粗细可能影响磁力;(3)铁芯长度越长,磁力越强。针对这些猜测,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试验验证,在验证学生猜测结论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除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有学生还会提出新的问题,如电磁铁失去了铁芯还能叫电磁铁吗?新问题的提出,无疑是学生个体创新精神的体现,而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开展课后的后续性研究活动。
3 结语
在科学课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为有效发挥探究性学习的效用,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引导,鼓励质疑与创新。与此同时,科学课还应当警惕盲目实施探究性学习等问题,贯彻科学课程的宗旨,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潘德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新智慧, 2019, (003): 105.
[2] 宗若灿. 科学技术条件下小学科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 辽宁教育, 2019, (023):34-37.
[3] 夏菁. 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程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和思考[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9, (003): 78-79.
[4] 张秋红.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