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干部精准培训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胡星
[导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胡星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  400039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以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振兴的现实需求,以开展乡镇干部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示范培训项目为实践案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聚焦精准培训的核心要素,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探索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干部精准培训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干部;精准培训
        实现在乡村振兴,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农村基层干部作为“三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也是推进该战略顺利实施的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繁荣兴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规模都在增加,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具体的培训实施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短板,主要表现在培训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实用性差、成效亟待提升等方面,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的乡镇干部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示范培训基地,一直致力与培养“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在《关于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农村扶贫基层干部培训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就如何通过精准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做出了实践探索,形成了精准培训的路径。
        一、坚持培训目标精准是实现精准培训的前提
        培训是围绕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决定的,培训是否能取得实效主要是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设计精准的培训目标,就是要坚持干部培训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才能实现培训的预期目的。因此围绕提升乡镇干部扶贫能力素质这个根本标尺,学校紧扣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当前扶贫工作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突出问题和实践导向、聚焦当前脱贫攻坚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增强基层干部的扶贫的工作本领,提高参训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目标,填补参训干部的知识空白、消去经验盲区、解决思想困惑,提升履职担当能力,进一步明确培训的方向和重点,实现培训定位准确,目标对症,提高干部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为什么培训”的问题。
        二、坚持培训内容精准是实现精准培训的核心
        培训内容的是干部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精准的培训内容设计是培训成功的重要因素。做到培训内容精准必须以需求为导向,它是有效和成功组织干部培训的基本准则,也是提升培训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乡镇干部扶贫培训中,学校始终坚持服务脱贫攻坚的大局,以深学笃用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作为主线和首要学习任务,聚焦脱贫攻坚的新精神新思想新政策,紧紧围绕我市当前扶贫工作的新形势与新任务,针对实际扶贫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和训前调研设计培训内容和课程模块。一是政策理论模块,突出政治引领,以当下的扶贫工作的政策解读为重点,通过深学笃用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扶贫工作干部作风建设等课程,帮助参训干部达到“政策吃准吃透、思想认识到位、行动落实有力”的效果。

二是方法措施模块,以有效解决扶贫难点痛点工作为重点,通过邀请各级各类专家领导进行答疑解惑,通过讲解扶贫资金的使用规范、教育扶贫的措施等课程,帮助学员掌握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方法。三是问题困境模块,以学员为主体的结构化探讨找对策为重点,学员运用培训中所学知识,分析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索问题解决思路。四是案例成效模块,以学习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重点,通过第一书记及驻乡工作队员职责任务及典型经验分享活动,为学员提供最直接的工作借鉴,对指导扶贫工作实践、切实提升培训质效有明显的效果。真正做到政府讲什么学什么,社会要什么学什么,学员缺什么学什么,解决了“培训什么”的问题。
        三、坚持培训模式精准是实现精准培训的途径
        精准培训模式是提高有效培训的重要手段,为避免简单讲授式、灌输式学习产生的培训低效能现象,学校运用了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课前扶贫优秀案例分享,学习借鉴他人扶贫工作的有效做法;课后现场对话,专家领导当场答疑解惑成为解决工作难题的有效平台;小组反刍帮助学员消化新知新论新法,并对照训前的困惑,找到工作链接点;暮省专栏以不记名便签贴的形式,搭建学员所思所想展示及工作中情绪释放的平台;问题研讨采用本组提问,他组解答,本组点评的方式,结构化研讨、世界咖啡、头脑风暴等多元融合的问题研讨、“五三一”行动计划,梳理五点学习收获,总结三点个人反思,确定一条扶贫工作行动举措,促使学员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主动想、主动研,使学员在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得以解决,使得培训为实践助力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利用课堂云互动、思维导图记笔记、在线共享课程资料等信息手段,搭建了培训交互平台,切实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交流扶贫工作经验与做法、研讨工作对策等,形成有效的培训协作和联动机制,从而真正通过培训,实现学员角色、工作资源、项目信息、典型方法、培训跟踪等的互联互通,帮助学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工作思路的拓展、工作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使学员共同发展,解决了“怎么培训”的问题。
四、坚持培训管理精准是实现精准培训的保障
        培训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要实现精准培训,坚持多方协同管理,标准化执行和落实每个培训环节。一是构建了由培训主管部门、行业主管单位、专家领导、学校、学员等五方参与的局面,形成了培训主管部门控质量、行业主管单位把方向、学员提需求、专家领导定内容、学校促达成等各培训主体间协同调研、协同论证、协同设计、协同实施、协同评估等五项管理协同,促使了培训效果的有效达成。二是构建了完善的培训制度体系、标准化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培训工作中,采用全程“无缝式管理”模式,做到“训前调研需求,训中指导服务,训后跟踪反馈,全程网络互动”,有效保障培训的顺利开展,促使培训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实效化管理。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精准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的路径方面进行了例证,坚持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管理等四个方面的精准,才能做到 “有的放矢”,为有效提升培训成效提供借鉴和参考,助力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耀南,《以“精准培训”实现“精准扶贫”———高校在老区教育脱贫中的责任担当》,延安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8 年第 4 期
        [2] 张兆同 杨桂祥 张月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精准化探析》,农业展望 ,2020 年第 1 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