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吕军政
[导读]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
        吕军政
        西平县五沟营初级中学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地怎么讲,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一、分析教材的依据
        分析教材时,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
        (一)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
        所谓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即学科体系,就是物理学按其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程序。从整个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声学,热学,光学,力学,电磁学。
        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的范围大大扩展了,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和可能,但学生这时的兴趣一般还限于直接兴趣的水平上。初二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物理只有直接兴趣,他们只满足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而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原因的需要。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开始表现有操作性的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物理现象施加影响,但往往忽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注意联系生活现象,使课本上的物理能变成生活中的物理,这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析教材的方法
        教材是一节一节编的,课是一堂一堂讲的,因此在分析教材的时候,往往易于把着眼点放在对局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而忽视对教材整体的把握,这样就难于看到知识的背景和发展变化,难于看到各部分知识的联系。所以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强调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使其互为背景,真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地位、作用。
        掌握了整个的知识结构,再深入钻研每部分教材,能更好地掌握教材的要求和发展。为了看清知识的整体结构,常常用结构图表的形式来表示教材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知识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要求。中学物理知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重点知识,一类是重要知识,一类是一般知识。对于不同类别的知识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要求。
        凡属重点知识都应该达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的程度。        
        重要知识有的也要达到掌握的程度。它和重点知识相比存在着程度上和定量要求上的差别,有的只要求领会或理解。重要知识和重点知识在教学处理中要统筹安排互相配合。
        一般知识具有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或者为重点知识提供背景的作用。它要求学生了解或知道。一般没有定量要求,也不强调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四. 突出重点
        1.教学过程要以重点知识为中心来展开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中物理课本浮力这一章,教材的重点是阿基米德定律,它是全章教材的核心。各节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课题来安排。要做好阿基米德定律的演示实验,演示前要交待清楚实验目的,表演时应层次分明,每演示一步都应让学生既有思想准备,又能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要讨论并纠正学生对浮力的一些错误看法和糊涂观念。在浮沉条件的教学中要注意复习、巩固阿基米德定律。这样,阿基米德定律的重要地位自然在全章中就突出来了。
        2.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
        对于重点内容应该有较高的教学要求。要强调它的应用,并通过运用知识使学生达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的程度。学生只是记住所学的知识,并不等于掌握。必须把概念和规律运用到具体问题上,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来加深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规律。只有在反复应用过程中,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具体、丰满起来。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对重点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尤为重要。如初二讲测量时,长度与质量的测量方法是全章的重点,有的教师采用下述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铅笔的长度,如测出为13.1厘米。再让另一个学生测量,并强调要测得准确些,于是可能测出为13.13厘米。再让一个同学测量,并要求测得更准确些,测得的结果可能是13.131厘米。那么三个人谁测得最准呢?让学生们判断,多数人会认为第三个同学测得最准,因为他们已测到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了。这时再让大家分析米尺的最小分度,说明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米尺来测量,上述测量的小数点后第一位可以准确地读出,小数点后的第二位就是估计的了,那么第三位同学竟然读出了小数点后的第三位,显然是乱说的。这样长度测量这个知识点就自然突出了,而且成了启发式教学的引爆点,同学们的积极思维就从这里开始了。
        五、难点的突破
        教学中的难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突破教学难点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上述形成难点的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途径与方法。
        1.注意分析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教学中的不少难点都带有共性,这说明难点的形成和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认知特点有密切关系。教师要注意总结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做到既适合学生的认识结构,又改造他们不合理的认识结构,以达到克服难点以至从根本上减少难点的目的。这是我们突破难点的一条重要之路。
        2.分散知识难点,分解教学要求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总结出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的经验。如浮力的教学中,首先应该要求学生会计算浮力,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然后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要按层次有计划地一步步地提出要求,并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急于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综合题,他们就会感到浮力很难,大大增加了学习难度。注意控制综合的时机,分散难点,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3.加强物理实验
        充分发挥表象的作用。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图象和展现物理过程,常常是学生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重视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展现物理过程,并充分发挥通过实验所形成的表象作用,对于形成概念,认识和理解物理过程有很大的益处,因而也是突破难点的基本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