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9期   作者:陆芸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内容成为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芸
        广西南宁横县那阳镇莫大村委小学    53030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内容成为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学要求的过程中,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再加上语文学科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通过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和融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品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渗透现状;渗透策略

引言
        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增强学生自身的品德素养。由于语文学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具有双重作用的,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利用语文学科教学的工具性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利用语文学科教学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深入贯彻落实德育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品德素质,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本文针对小学教学阶段,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德育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现状
        (一)忽视德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虽然提高了对学生智育发展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的贯彻落实过程中,语文教师却完全忽视了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是重点教学目标,再加上德育教育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提升。然而却因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导致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出现了“重智、轻德”的不良教育现象,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当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较为肤浅,如果强硬的与教材内容进行衔接,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严重的偏离生活经验,从而浪费了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机会,制约了当前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效果和质量。
        (二)缺少健全的德育评价机制
        为了更好的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语文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合理化的评价。而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利用评价机制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情况进行权衡,是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存在明显区别。这就表明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利用科学方法对德育教育进行评价,争取在渗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而且,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评价会花费教师较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再加上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和评价,导致整体工作缺乏科学性,严重降低了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因此,在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利用科学评价机制对这项工作进行评价分析,保证德育教育功能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发挥。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结合实际生活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做好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学生日常的生活细节和行为习惯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巩固和提升。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语文朗读教学练习中,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保证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或者在作文写作教学中,通过教学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更好的抒写出自身的真实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事物洞察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提高德育内容的渗透效果。
        (二)认真的钻研语文教材中德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是兼顾文化内容和文化素养的文学作品,且在思想层面和感情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和思想道德。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需要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渐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作者通过运用典型的年夜场景,指导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正确的解读,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美好愿望。
        (三)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和形象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通过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形象,能够提高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效果。再加上小学教学阶段是学生良好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充实自身的文化知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能够在教学中利用自身的职业精神和人格形象去感染学生。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协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文化素养等,并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逐渐在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为落实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提供保证。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文化知识讲解的同时,要注重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进行德育渗透,逐渐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自身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局限,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兼顾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保证德育教育渗透的实际效果,强化学生的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冬云.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8(02):160-160.
[2]李丽平.小一点、近一点、浅一点、实一点:浅谈小学语文学科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2018(06):180-180.
[3]高致文.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德育建设,2015(12):108-108.
[4]翁金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科学素质教育,2015(07):065-0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