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9期   作者:韦绍港
[导读]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素材。当前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文
        韦绍港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中学    530707
        摘要: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素材。当前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文化功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需要正确审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并且妥善地将其渗透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升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提高教师对初中语文课中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中华历史长河的沉淀和更新,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呈现给当代人。而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语言和文字的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目的。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是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安排传统文化教育元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近距离接近民族文化的机会,让其对传统文化产生更真切的认知,学生能够被我国历代伟人的壮举和智慧所吸引,这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建立稳定的民族自尊心。二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可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个体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往往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效果。而传统文化正可以有效辅助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学科素养,学生通过逐渐掌握更多传统文化知识,来形成自身高质量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由此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基于传统文化视角,学生可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学习内容,从更深的层面挖掘内容背后的意蕴,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无可取代的独特优势,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经途径。
3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分析
        3.1 传统文化内化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中
        教学目标是引导教学内容的风向标,因此教师应首先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内化于教学目标中。教师要分析“内化”与“加入”的区别,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依然只是机械地将传统文化加入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找到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相关点,所以有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接入的传统文化知识较为生硬,呈现出“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做到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相关程度,深入挖掘教材、传统文化以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三方面的融合点,根据融合点制定本课时的相关三维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3.2 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课外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仅在课堂范围内实施,效果并不会理想。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空间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在利用好课堂时间的同时,还可拓展设计课外相关活动,让课外活动成为学生深化理解课堂知识、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一是可基于本土的节日文化开展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深化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较为丰富,内容也更多,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是较为理想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可基于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辅助学生通过传统节日来认识相应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更为深化的理解。二是结合不同的兴趣倾向成立文化学习小组。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倾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让学生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主题文化的学习。在学习小组内,学生可定期设计集体活动,如传统文化的阅读分享、经典作品的读后感分享以及讨论会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将遇到的问题集中展现出来,通过交流完成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感悟。在小组间也可开展竞赛或者交流等活动,增进组间的沟通。如可组织团队参加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样式促进学生自发学习传统文化,深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
        3.3 开展课后活动,加强文化渗透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如果自制力不强,学生很难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阅读。所以,教师想要加强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就要通过举办课后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既能对语文课堂进行强有力的补充,又能丰富学生课下的娱乐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活动形式有很多,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和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初中学生的心理正在趋于成熟,喜欢追求高雅的娱乐形式,并且存在着争强好胜的心理,而我们正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些活动一方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能在无形中熏陶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和热情。当然也可以在课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电子产品查找与课上学习的诗词相关的古诗,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4 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内容是必要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传承水平,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才利于迎合时代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希望结合以上分析,能够不断提高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雪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9(36):76.
[2] 梁维林.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78-179.
[3] 姜汉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12):265.
[4] 蒋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J].科幻画报,2019(12):209.
[5] 卢西鹏.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