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与改进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9期   作者:谢晓春
[导读] 在素质教育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前提下,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对
        谢晓春
        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教育集团(金惠校区)    311200
        【摘要】在素质教育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前提下,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教学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学数学教师也尝试以生活化的方式建立起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但由于很多情况下,小学教师对生活化的解读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了伪生活化的出现,如何解决此类现象并作出改进,成为了今后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伪生活化”;现象与改进

0.引言
        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学生的学习本身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生活化势力的引入,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意识。但由于很多情况下教学案例选择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生活素材的应用产生各类问题,影响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推进。
        
1.“伪生活化”的界定与特征
    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贴近学生和实际生活,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和生活的桥梁,加深内在联系以及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科素养的形成也具有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推行至今,广大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入并积极探索生活当中的各项案例作为生活情境的应用载体。但任何事物本身存在的两面性,伪生活化的出现,正提醒我们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各类问题。
1.1 具体界定
        实际上为生活坏的概念并不明确,按照现有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实践过程来看,缺乏对生活化的准确认知,导致引入的生活事例不够生动具体,看似进行了生活化案例分析,但实则偏离了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就是为生活化的具体体现。而涉及到小学数学低年级的学科知识教学环节,即表现为教师引入一些难度过高的生活案例,导致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出现困难,失去学习兴趣。
1.2 主要特点
        新版教科书中引入了大量的生活化情境和对话,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导入部分,全部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但如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未能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生活中的一般常识,就会让素材选择失当,最终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的上册当中,一道例题为“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可以放19枚棋子,那么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枚棋子?”此类问题虽然考察的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不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认识围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也不可能先让学生认识围棋棋盘。所以此类例题本身脱离了生活化情境的现实需求,超出了儿童的认知范围,大量成人化势力被引入课堂后,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必然会产生困难。而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当中甚至还出现了存款贷款和利息方面的知识,这些显然不是小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即便是在第一年级教材当中,也有很多与生活逻辑比较背离的情境,让他们产生认知上的疑惑,这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与意识形成,对于学科教学非常不利。
        
2.伪生活化出现的具体原因
2.1 教学实施指导工作问题
        虽然出现伪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现象多由于教学措施不恰当所导致,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概念解读和教学实施指导工作的问题,也会对教学进程产生影响。从数学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教学本身要联系生活环境,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出能够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境。但实际上课程标准当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应该怎样进行情境创设,怎样追寻相应的规范进行教学,这无疑是导致伪生活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当中,很可能会选择一些与生活常识相反的案例。例如在当前的数学教材当中,再学习到多边形面积这一部分的知识是单元导入图所呈现的花坛形状,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然而现实生活当中并没有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存在;之后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学习当中,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图片又被作为例题导入的图片。这种案例虽然在学术方面符合要求,但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的意识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单纯为了练习而出题违背生活逻辑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科学合理的[1]。
2.2 教师的认识误区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践者,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课程实践成果,为生活化的一大原因在于教师本身的认识误区。实际上生活化教学并不完全等同于用生活事例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都非常有限,其认知能力也比较低,以情景模拟的手段引入数学知识之后,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内涵。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数学本身的学科价值和应用价值,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之后再合理调节生活案例的难度,建立起学生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2.3 教师缺乏生活化体验
    虽然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让人们的生活缺乏真实体验。特别是当前教师群体变得更加年轻化,他们作为数字时代的公民,在课堂上讲授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极少。即便是以最简单的买菜为例,目前的买菜过程并不需要涉及到基本的四则运算,只需要电子秤称重后就能直接得到数字结果。所以在进行此类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如果用生活案例举例,可能会让学生缺乏生活体验[2]。

3.伪生活化改进的主要策略
3.1 科学引入生活化的情境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数学伪生活化的问题,需要从实施过程入手,改变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科学引入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教材只能作为上课的一种主要依据,要想真正让知识服务于学生,需要对教材上的事例进行合理调整,选择性地进行筛选和优化。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的是教材只是教学当中的辅助工具在实际的教学设计环节,可以对情境进行改造,以取得更加有效的教学成果。例如在前文提到的围棋案例当中,学生对于围棋的了解程度比较低,甚至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从未接触过围棋。如果教师对此类案例进行改进,将19枚棋子替换为19名学生进行排队,那么此类场景便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甚至可以直接在实际生活中验证所学的知识,这样一来就能让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建立联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挖掘并运用生活化素材。当然在素材选择时要选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利于学生发展的素材。,小学低年级属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事物的分辨能力较差,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果生活素材带有人文或道德层面的因素,在运用不恰当时,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在素材选择前展开深入思考,反复斟酌所选择事例的合理性,确保课堂上的素材是积极的和正面的[3]。在正确引用情境之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通过提升兴趣的方式将兴趣转化为源动力和驱动力。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含义,理解数学学习的目的,并以此为技术展开自主探索,从根本上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数学思维培育工作。
3.2 丰富教师的数学生活化体验
        新课程标准出现之后,教育的目的从知识传授替换为能力发展,所以教学的最终目的也转向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客观事物的认知。从这一角度来看,要想真正实现数学生活化,就需要让教师以生活的眼光来观察数学并认识数学,在实践中得到经验,把生活化理念真正贯彻进入课堂教学内部。对此教师应该主动形成数学思维,并主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在面对各类情况时,首先尝试用数学思维进行分析,以促进自身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书本知识能够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就能从根源上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深化对数学理念的掌握。对于教师应该关注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学习方法,将日常生活的案例引入课堂。当然教师本身也应该提升个人数学应用能力,然后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形成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虽然这一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能力,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系统化培养过程,但如果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夯实数学应用基础,就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定向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
3.3 深化数学生活化的认知和态度
        认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对数学生活化理念的认知,二是教师对生活化的态度认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教学理念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决定了教学过程能否顺利推进,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意义突出。实际上伪活化的现象与生活化教学理念解读偏差存在密切联系,所以教师本身要端正对教学生活化的态度,尝试在生活中收集大量的案例,并创设生活情境,将所有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时间建立联系。在知识构建的过程当中,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应以体验为主,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生活化的既定目的。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发挥行政力量,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的现代价值,是教师在潜移默化当中端正对于教学生活化的认识,减少伪生活化情况的出现。具体到小学阶段,就是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结合相应的数学知识要求再满足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以课堂导入的方式介绍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尽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数学思维观察生活并认识生活。
        
4.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生活化理论,将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课程建设的队伍当中。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认识当前教学,为生活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生活化素材和生活化教学方法,从认知态度和体验层面改善现有的教学现状,才能养成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问题的习惯,合理创设并引入生活情境辅助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培胜. 对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的思考[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03):17-18.
[2]杨欣.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37):P.1-1.
[3]张天玲. 找寻生活中的数学,探寻数学中的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8(03):138-139.
[4]胡文扬.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26):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