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9期   作者:武桂茹
[导读]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向导,唯有学生对历史知识充满
        武桂茹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九中学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向导,唯有学生对历史知识充满了兴趣,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1初中历史学习情况的现状
        (1)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小学升到初中,科目忽然变多,刚开始学生对于任何一科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可时间一长,兴趣慢慢下降,尤其是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所学知识皆为前代旧事,对于现代并无直接借鉴意义,需理解其中含义才能应用,这类过程过于晦涩与枯燥,无法吸引青少年的关注点,致使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兴趣不高。
        (2)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只是填鸭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照本宣科,重复课本内容。教学目标往往草率定论,只顾让学生死记硬背,从而提升知识储备量,但这种方法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并不能从直观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相对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辅助教学资料相对短缺,例如,地理学科有地球仪有地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物理化学学科,具有实验工具,所谓实践出真知,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而历史不同,除了课本,一无所有,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此类现象更加严重。
2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1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教育中,对于历史课程教学的设计,教师需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一,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导入语。在历史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导语,使用趣味横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立足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认真思考导语的设计。第二,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设计的导入过程将会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状态。因此,对于导入方式的选择,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选择讲故事、播放历史影像资料等方式来组织导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纪录片,利用直观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群体的课堂参与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好地将学生引领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上。
        2.2重视历史资料的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
        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教材中所囊括的知识内容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若是在教学时,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适当地拓展,讲解相应的历史人物事迹。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可见,教师需要全面研究历史教材,有目的地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更为深入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辛亥革命”的章节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讲述林觉民在13岁考秀才时只写了“少年不望万户侯”的故事。教师先初步引导学生了解其志向。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让学生领悟其慷慨赴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学生对历史的深刻认同感,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


        2.3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于初中生历史兴趣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感,用以促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中的历史教学,则需要教师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深度契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创设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历史情境,增加历史知识的吸引力,在情感上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增强历史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笔者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的方式将鸦片战争的真实历史情景展现给学生,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在鸦片战争中外国侵略者的残酷。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对于清政府的行为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接下来的知识学习中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
        2.4重视历史问题的设计,锻炼学生的思维
        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效,进而影响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历史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通过提升历史问题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进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当中。具体而言,首先,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保证问题的创新性,通过新颖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要保证问题设置与教材内容相关,且在学生的知识范围之内。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在实践设置问题的过程当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把握好问题的方向,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来解答相关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树立历史学习的自信心。比如,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过程当中,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如“秦汉之争与农民战争之间存有怎样的关联?”“这样的战争属性存有怎样的差异?”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带有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问题的实际推动下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5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多样的教学模式
        采用小组讨论的课堂组织方式。在一直以来的传统客养中,教师注重于“教”而并没有注重于学生的“学”大多数的时间以老师授课为主,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造成了一种“教”大于“学”的不合理现象,使学生内心不自主的产生压迫感,从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而小组教学的方式,具有较大的能动性,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弱化了老师的威严形象。这种将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的做法,大大消除了照本宣科与满堂灌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更好地促进课堂上知识的吸收与消化。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历史学科本就枯燥无味,并且与现实实际联系较少,有些虚无缥缈的感觉,再加上教学资料本身缺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多媒体教学不同,利用现代科技与古代知识相碰撞,充分体现了二者的相对优势,并且也互相弥补了对方的缺点。例如,在学习宋代商业史时,利用课间插入水浒传的视频,使其充分理解宋代商业发展的前提与背景,插入清明上河图的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宋代商业的繁华与高估发达的商业体系,这样既可让学生较好的学习与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日渐突出。国内的教育在培养思想上,过于倾向知识的传输,缺少对学生个性的关注,这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改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正在发生改变,教育工作的重心也出现了转移,教师更加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则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昂切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1.
[2]赵培霞.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J].科技风,2019(34):33.
[3]李小康.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33):37.
[4]樊加军.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才智,2019(3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