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三进”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9期   作者:冯艳兰
[导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载入宪法以来,
        冯艳兰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403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载入宪法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内涵更加丰富。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政策宣传的主阵地,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无疑能够指导实践活动—教学活动,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教学,进一步筑牢党的思想堡垒,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先导模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需要而确立的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早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明确地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正确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人民群众的团结奋进,中国才能从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宣判,仍然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具体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六次之多:过去五年最大的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而体现在思想上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整体。
二、建立有效的“三进”机制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最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的形成就是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丰富发展而来进而指导新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新矛盾。从高校角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既是现实回应,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现实需要。
1、“进教材”—优化教材内容。
        “进教材”,指的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教材当中,实现理论体系的转型升级,从而使高校的教材体系更加完善丰富。“进教材”要做到新理论与真现实的有机融入。十九大以来,从课程建设和教育发展规划来看,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进行了系统而又全面的修订,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中概”)这一门课程,不论是教材内容还是结构框架的构建都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从2018版教材来看,毛泽东思想(四章)、邓小平理论(一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章)、科学发展观(一章),共七章内容。从第八章开始就系统编排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共七章内容。从这个教材编排结构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整个思政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进教材”不仅对编排的教材内容有严格要求,同时又要体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可以说,2018版的“毛中概”教材既肯定历史又反映现实,完全符合新时代高校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人才培养方案。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从时间维度来看,身处大学时代的青年学子正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见证者、建设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一问题。所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既是高校的教育使命,也是新时代学生学好本领建工立业的最好契机。
2、“进课堂”—建设智慧的开放课堂。
        “进课堂”,指的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一个过程,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进课堂”不能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不能只为理论而纯讲理论,而应采取一种现实反观的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鼓动学生,让学生的真实感受增强最新理论的真理性。
        传统教学一般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集中讲授学习内容,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教学模式彰显了它的优势所在,课堂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可以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或者说是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对比2018年版和2015年版的“毛中概”教材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的增加,使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鉴于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教育部特别于2018年5月,对思政教师开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版新编教材的培训活动,以此来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否有效地“进课堂”,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教学目标。不可否认的是,全国各高校的思政教师理论水平不一,对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也存在差异。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绝不仅限于课堂教学,智慧教室、优质教学包、“金课”资源共享等都是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但是教师的理论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基本上很难超越任课教师的高度;而智慧教学既能帮助理论水平较低的思政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又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所以,开放课堂必将是大势所趋。
3、“进头脑”—新思想掀起新风暴。
        “进头脑”指的是建立新的教学价值体系,过去的高校教学更加注重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构建,而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注重价值体系的建设。从理论价值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融和到教学的大纲、课件、教案、讲义当中,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基本方略,使教材体系实质地向教学体系转化,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并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实质和精髓,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社会现象的分析,从而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舆情分析。这才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也是实现由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应有之义。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如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入脑入心”,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关键在于能否让学生真学真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人类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进头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这种情感的共鸣,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具有超强的理论性,更有超强的现实性,想要讲好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毛中概”教师不仅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之外,还要用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带入到教学案例中。
        总体而言,“三进”实现了“理论体系”到“教材体系”的转化;实现了“教材体系”到“课堂体系”的转化;实现了“课堂体系”到“价值体系”的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方式的开放程度、教学对象的价值确立,都直接影响“三进”的效果。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总书记对思政教师寄予深切厚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既是对思政教师更是对“毛中概”教师提出的神圣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毛中概”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同党中央高度一致的思想防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凭借自身过硬的本领、扎实的理论、深入的剖析来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7年10月。
3、尹江铖、周晓阳·高校思政课实施十九大精神“三进”新工程的思考[J].学周刊,2018年。
4、习近平·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与会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
5、韩俊·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价值、原则和实践依循[J],昌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6月。

作者简介:冯艳兰(1989-),女,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文化哲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