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搭平台 双师队伍谱新篇 ——1253 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9期   作者:张扬 彭子建
[导读] 近年来,我校依托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张扬   彭子建
        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近年来,我校依托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打造了“1253”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即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开发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任教师两种资源,以创造良好氛围、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培训体系、强化自我管理、制定保障机制五个措施为抓手,取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校企共建共享师资队伍、实现引领示范的三大成效。
        主题词:提升;资源;抓手;成效

一、实施背景
        (一)政策背景
        2017年12月福建省教育厅印发了《福建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指导性标准》(闽教师〔2017〕92号),制定了职业院校专职和兼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明确了职业院校专职和兼职“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职责,为我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职教现状
        在过去,由于教师招考制度的推广以及社会对职校的偏见等原因,职业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多为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与“双师型”教师标准相差甚远,同时由于经费的不足使得职业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外出培训机会较少,造成教学上侧重于教授理论知识,实操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实际企业实践经验等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提高。
二、建设目标
        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近年来我校依托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打造了“1253”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即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开发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任教师两种资源,以创造良好氛围、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培训体系、强化自我管理、制定保障机制五个措施为抓手,取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校企共建共享师资队伍、实现引领示范的三大成效。力争将“1253”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打造成省内“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典型。
三、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探索“双师型”培养模式,追梦现代职业教育理想。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1253”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一)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通过“1253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推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提升教师队伍思政素质,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批潜心育人、技艺精湛、学识渊博的一流师资。
        (二)明确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双向来源
        我校根据闽教师〔2017〕92号文件精神,于2017年12月制定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我校“双师型”教师包括学校专任教师以及企业兼任教师两个来源,确定了我校专、兼任“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条件,同时规定了专、兼任“双师型”教师所应该履行的职责。该文件的制定为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确认了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厘清 “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围绕培养目标,我校分别从心理机制、模式体系、上升通道、个体角度以及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探索和建构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1. 风气带动,营造崇德尚技环境
        学校的核心理念和办学精神是一个学校整体风貌的集中体现,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发展规划。为了营造良好的“双师型”氛围,我校依托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结合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一方面注重职业精神氛围的营造,以“匠心立身、精技创新”为校训,引导教师身体力行“崇德尚技,力学笃行”的优良校风,提倡在全校范围内对技艺的推崇和追求。另一方面秉承“品德立校、质量强校、特色亮校”的办学理念,在教室和专业实训场所布置企业文化宣传板,在学校范围内形成了人人崇尚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2. 搭建平台,共谋教师成长之路
        校企合作是“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平台。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扩大校企合作渠道,拓宽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道路。例如,现代商务服务部与厦门矩格、厦门知游多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引入企业导师与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共同承担课堂教学,推行“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其中符合《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中认定条件的企业导师,即被认定为兼职“双师型”教师。在双导师模式下,我校共计与11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认定兼职“双师型”教师23人次,极大地扩大了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
        学校通过项目引入案例教学的联合培养模式,使教师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引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使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真实地进行项目教学。通过现场观摩、上岗操作等方式进行实践和培训,以掌握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动态,促进校内专业骨干教师成长。
        3. 健全体系,协同促进长远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分为两重属性,一是以职前教育为主的教师资格培养,二是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的在职培训。针对有终点的教师资格培训而言,“双师型”教师的在职培训属于发展性的培训,不同专业领域及发展阶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基于此,我校针对不同个体需求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养体系,以求多管齐下,促进“双师型”教师的长远发展。
        (1)校企合作,提高实操能力
        学校根据《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精神,明确要求“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下企业实践1个月以上。“双师型”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组安排的企业实践,不断更新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内容,增强自身的专业实操能力。专业课教师还将在企业实践中的收获转化为教学实践中,让职业学校学生真正得到收益。“双师型”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技能竞赛成绩也稳步提高。
        (2)院校联动,深化专业培训
        学校以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素质等为重点,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近三年暑期安排教师下企业进修培训374人次,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进修培训353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3人次、省级培训47人次、市级培训764人次,参加学校校本培训4078人次。通过进修培训,“双师型”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开发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职业教育课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3)多措并举,获取职业资格
        我校鼓励教师参与职业技能提升项目,千方百计寻找合适项目与机会,输送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培训,鼓励教师获取高级别职业资格证书。近三年来,累计有35人次教师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


        4. 强化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而系统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学校提供持续的激励机制和既定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更需要的是作为教师个人的内在驱动力以及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近年来,我校从资金、项目和保障上尽可能地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支持,理清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之路,同时也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
        5. 完善机制,保障持续发展
        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先决条件,我校主要从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两个方面提供了保障。
        (1)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细则》、《教师考核评价办法》、《青年教师培养考核细则》、《新任教师上岗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兼聘教师管理办法》、《“访问工程师”进修管理办法》、《校企人才双向聘用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依法依规规范师资队伍建设。
        (2)经费支持
        我校用于教师培训费用预算金额高于国家和省市要求的“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规定,实现年年增长,为学校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经费保障。
        (四)初显成效
        近三年,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领头雁,结构合理、业务精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
        1. 量变促动质变,多项成果喜人
        学校现有教师数256人,其中专任教师201人,兼职教师或企业导师共55人(较2018年增加30人);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63.2%,较2018年提高2%;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31人(较2018年增加1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15.42%;高级讲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6.9%;“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专任教师的比例83.1%,较2018年增加23.7%;现有泉州市高层次人才45名,省市级专业带头人、名校长、名师、骨干教师等16名,市级名师工作室1个。上述各种高素质人才中“双师型”教师占76%。
        除了数量之外,“双师型”教师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近三年教师获得省级以上表彰9人次,市级表彰10人次,其中“双师型”教师15人次;有2个省级课题结题,6个省级课题立项(其中2个课题为重点资助课题),6个市级课题结题(其中2个结题等级为优秀,另4个结题等级为良好),8个市级课题立项,其中课题主持人具有“双师型”教师18人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荣获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15项、二等奖7项,获奖者中“双师型”教师占83%;近年来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的指导教师有85%是“双师型”教师等等,“双师型”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成为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
        2. 共建共享师资,校企深度联动
        为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在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各专业将《校企合作章程》落到实处,积极寻求理想的合作单位,以共建长期的教师交流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教师的双向交流机制。至2020年12月,我校各专业部已和130多家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让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接触企业的前沿技术和产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操技能,拓宽所学的专业视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我校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建员工培训中心,与企业共商培训项目,培训中心组织架构合理有效,培训教师由学校“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担任,为培训中心的培训水平更上一层楼提供保障,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员工提供学历继续教育和立足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每年度员工培训中心开展10场左右,扩大了企业培训的规模和提升了企业培训层次,加强了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发挥学校“双师型”专业课教师中坚力量。
        3.“双师型”教师引领,发挥示范作用
        学校发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要求中级职称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必须与新教师开展“结对子”帮扶,教研室为教师建立结对子档案,及时核实结对的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和职务晋级依据。每年度师徒结对达50组以上,均能圆满完成结对任务。
        学习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教学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项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大赛,加强“双师型”和骨干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术研究、教学交流的支持力度。每年开展了12场以上的“教师成长之路”、“教研圆桌”等教研讲座,为成绩优异的教学骨干们创造条件,加大展示宣传力度,宣传涌现出的科研新秀及教改新星,鼓励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成名。
四、体会与思考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保障
        时下多元的社会思潮、丰盈的物质诱惑犹如精神鸦片,使一些老师的理想信念淡化、弱化,甚至退化。我校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狠抓落实,制定了师德考核及提升工程方案,以“道德讲堂”、劳模讲座、名师引领、师德考评等形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坚定意志,锐意创新,坚守职业教育沃土,师德师风满意率达100%。
        (二)党员教师示范作用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
        我校党员教师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约70%,在全体专任教师中占有半壁江山。我校充分发挥党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党员时刻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冲锋在前,勇挑教育教学的重担。正是因为有广大党员在各学科组中起到先锋引领作用,学校各学科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得以明显提升,在各种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佳绩。
        (三)健全教师成长机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持续开展下去,建立完善的教师成长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这项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我校先后出台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教师访问工程师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培养考核办法》等,2019年12月我校还完成了《学校制度汇编》的修订,内容包括四大部分13方面共272项管理制度,其中涉及到教师成长的制度有30多项制度。细化教师管理的各项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有效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以“示范校”建设整体推进区域中职发展水平的实践研究》(FJJK19-95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彭子建,《职业院校党建带师的主要途径——以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为例》,现代职业教育 , 2019 , 第28期
[2]《“产学研”中心服务中职教学的路径探索——以圆觉寺佛教题材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为例》,现代职业教育 , 2019 , 第2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