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上   作者:罗孝均
[导读] 在当前社会信息化与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信息技术和媒介平台被应用在教学领域中,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领域的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渝北区立人小学校 罗孝均     401120
 
摘要:在当前社会信息化与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信息技术和媒介平台被应用在教学领域中,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领域的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整合
        引言
        将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运用在教育教学中,为学校和教师能够顺利并且有效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新课改指出,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有效且必需的手段。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收获的成效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一、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现状
        由于信息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期摸索阶段,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缺乏系统、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和评价反馈体系,使得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条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上的盲目性。小学阶段,学生对外界新奇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感性。新兴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策略
        (一)道徳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信息化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多媒体、互联网中信息资源的使用日益普及。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时俱进,合上时代的节拍。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但可以突破学校教育的时间,还突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让学生不止在课堂上学得更活,课余时间也能开拓视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以接触、掌握更多的课程资源,以此丰富课程教肓内容,唤醒小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与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使用,可以大大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吸收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使道德与法治学习不再是一副说教的面孔让学生对这门课不再枯燥无味,从而实现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更多教学资源制作成视频课件,上传到学生课程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备课时收集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可以是声音、视频、图画结合,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态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另外,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或者互联网教学资源,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还可通过创建班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论坛,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形式,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互动交流,共享学习资源。



        (二)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变接受为探究,是指学生知识获得的方式从教师的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自我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认为,知识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探究思考进行知识的解构与内化的过程,只有基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所获得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自主建构的知识、印象深刻的知识。教师要适当“放权”于学生,更多成为主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探究机会,在多媒体网络的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知识探究潜能。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的教学中,在具体的垃圾分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便捷信息查询功能,区分可回收垃圾、干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特点及主要种类。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查询功能搜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如骨头、菜叶属于厨余垃圾,电池、灯泡属于有害垃圾,塑料瓶、废旧金属属于可回收垃圾等。学生以多媒体网络自主搜集材料,获得知识,这种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巩固远比教师的知识灌输要更印象深入。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有力方式知识的学习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表现,最为直接的表现为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直白、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传统教学课堂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也需要积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课堂教学创新与优化,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网络上下载丰富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呈现,不仅可以补充教材内容,还能为学生呈现趣味性较高的教学内容。但是在选择教学内容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爱好,在互联网上挖掘丰富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对网络资源进行编辑与整理,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我国56个民族共同表演的节目视频,通过视频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服饰,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文化情境。这样,教师能够丰富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强化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体验,实现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应立足于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策略展开研讨,从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生理适应性的角度,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成效,真正实现新兴信息技术与教学领域的有效融合,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方丽琼.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思考——信息化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8):138-139.
[2]黄玉蕾.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研究[J].数码世界,2019(07):192.
[3]孔结楠.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整合的策略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