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职生树立自信心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上   作者:梁云霞
[导读] 自信心是个人对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中一种趋于积极的肯定,也是个体强大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让自我获得比较稳定的体验,有利于帮助自己走向成功。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但是自信心的缺失不仅仅阻碍成功之路,还更容易让人感到自卑,失去生活与学习的勇气与动力,长久以往,还会让人萎靡不振。中职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自信心的不足成为他们非常普遍的重要特征。本文就是从中职生自信心的树立出发,对中职生自

陕西省韩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梁云霞

摘要:自信心是个人对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中一种趋于积极的肯定,也是个体强大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让自我获得比较稳定的体验,有利于帮助自己走向成功。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但是自信心的缺失不仅仅阻碍成功之路,还更容易让人感到自卑,失去生活与学习的勇气与动力,长久以往,还会让人萎靡不振。中职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自信心的不足成为他们非常普遍的重要特征。本文就是从中职生自信心的树立出发,对中职生自信心缺失的原因以及帮助他们重建自信的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
关键词:中职生 自信心 树立 研究
        一、分析中职生失去自信的各方原因
        目前,中职生普遍的自信心缺失现象成为阻碍教育工作者实施中职教育的重要问题。“有果必有因”,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首先应该追根溯源,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才能更加有依据地采取相关措施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为了了解中职生的自信程度以及自信缺失的原因,笔者首先对几个班级的中职生进行了两份问卷调查。一份是测试学生是否是一个自信的人,另一份是测试学生自信缺乏的原因。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78%的中职生认为自己不够自信,10%的学生认为自己偏向于自卑,只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比较自信的而自信心缺乏的原因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8%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比较失败的,主要是中考失利未能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28%的学生反映家长们对于他们没上高中是比较失望的,还有14%的学生认为在整个社会上来看,中职生是缺乏竞争力的等等。从以上结果来看,不难发现,中职生大多数是不够自信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学习较差没有上高中,其次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也让学生的自信受到打击。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对于所教的学生的心理情况和特征有个大概的了解,能够对各方原因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地研究中职生自信心缺失的内在因素,为后面的措施实施提供帮助。
        二、调整学生对中职教育的固有认知
        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于自己未上高中的在意也侧面地反映出他们对于中职教育是缺乏信心的,他们认为中职教育的竞争力不足,加上各方面的影响,对中职教育的认知也存在着刻板印象。据此,教师需要调整学生对于中职教育的固有认知,让学生对中职教育树立起信心。
        首先,教师可以从国家的制度层面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主要是通过普及近年来国家对于中职院校的政策扶持来进行。


2020年国家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改善办学条件,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了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同时国家对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补助生活费、创业支持以及“温暖工程”等,这些都是国家层面对于中职教育的重视。除此之外,还开展“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中职生可以“顶岗实习”,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帮助学生未来就业。教师可以开展座谈会、主题班会,对这些政策扶持进行普及和分析,同时也对自己的学校进行分析,扭转学生固有的错误认知,让学生了解中职教育的未来和出路。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更加认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重塑学生自信
        针对以上的问题分析,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缺失的原因有了底,同时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普及和解读,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了自信,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逐步对症下药让学生重塑自信,增强自信,成为一个自信而积极向上的人。
        首先,教师需要联合学生家长,扭转家长的错误认知和教育观念,和家长一起合力,让学生建立自信。教师可以开展家长交流会,在交流会中对家长介绍学生的院校和专业优势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等,解答家长的疑惑,以及介绍相关政策扶持,让家长认识到中职教育并不差。然后再和家长交流学生缺乏自信心的问题让家长能够改变教育方式,多多肯定和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变强变自信。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也要多多关心和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学生友好相处,耐心地答疑解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此之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义卖活动、才艺展示表演、读书比赛、课外兴趣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教师贯彻“结果不重要,鼓励学生享受过程”的原则,为学生营造一个“重在参与”的学习以及活动氛围,这样学生才能鼓起勇气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向上地进行学习,在各种活动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慢慢有了提高,那么学生也就慢慢地更加自信了。
        总之,对于中职生的自信心缺失,教师需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对原因进行分析,才能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再者,教师需要扭转学生、家长等不同群体对于中职教育的固有偏见,介绍和分析国家制度以及政策扶持,让他们对中职教育建立起信心。最后,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通过家校合作、温暖教育、鼓励式的教育让学生一步步地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姚志香,浅谈中职生的学习信心[J].考试周刊,2018年64期
[2]肖建河,浅谈中职生的自信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07期
[3]洪秋瑾,浅析家校联动,重启中职生信心密码[J].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2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