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单位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及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上   作者:邓森
[导读] 基层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深刻的文化活动,可以在凝聚共识、提升素养、促进单位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基层单位探索和尝试了多种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让文化活动的组织筹划更加规范和科学,受到了职工的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职工精神文化诉求的提升,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的创新,才能始终发挥应有的价值。

甘肃酒泉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邓森  732750

摘要:基层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深刻的文化活动,可以在凝聚共识、提升素养、促进单位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基层单位探索和尝试了多种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让文化活动的组织筹划更加规范和科学,受到了职工的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职工精神文化诉求的提升,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的创新,才能始终发挥应有的价值。本文首先概述了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应遵循的一般原则,随后针对当前文化活动组织运行常见的一些问题,介绍了职能隐含型、职能协调型、单列项目型等几种常见运行模式,并就如何保障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的应用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活动;以人为本;职能协调型;精神需求
        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探究适合基层单位特点、符合一线职工需求的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工作。现阶段,基层单位由于存在重视程度不足、调研深度不够、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达不到预期。通过剖析问题成因,选择合适的组织运行模式,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包括科学编制文化活动方案、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等,让基层单位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有声有色的组织、开展起来。
        1.基层单位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一般原则
        1.1以人为本的原则
        文化活动所固有的文化性、一次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文化活动组织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了解职工的文化诉求,在充分尊重职工意见的前提下,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法、模式,确保文化活动科学组织、成功开展。其二是在文化活动结束以后,要耐心听取职工对本次文化活动组织运行的反馈意见,虚心接受职工提出的一些问题、建议,作为今后优化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的重要依据。基层单位只有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组织运行文化活动的核心原则,才能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化活动项目。
        1.2突出特色的原则
        近年来,基层单位职工对于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高标准的特点。调查发现,很多单位虽然会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但是职工的参与度不高、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缺乏创新意识,一种情况是墨守成规,总是沿用传统的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另一种情况则是一味的模仿和借鉴,而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职工的客观诉求,盲目引进的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基层单位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也必须突出特色,才能避免文化活动项目的同质化问题。
        1.3科学筹划的原则
        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筹划,就是为了成功举办文化活动而建立的组织结构和采取的组织形式,它是文化生产要素相结合形式的反映。遵循科学筹划原则,就是要提前开展调研,深入到职工队伍中,收集第一手信息,作为确定文化活动主题、选择活动运行模式的重要依据。在编制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明确文化活动的人员分工、确定文化活动的成本预算。通过提供人力、财力上的支持,为基层单位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由此来看,事前筹划也是保证文化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要素。
        2.基层单位文化活动组织运行的常见问题
        2.1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有待提升
        文化活动不是自行形成的,也不是由几个人单独组成的,而是通过组织者将愿意参加文化活动的人们组织在一起,进行参与、娱乐的活动行为。因此,基层单位文化活动的组织、运行,必须要得到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奠定文化活动的基础。近年来,基层单位文化活动的开展频率较之以往有一定的上升,但是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没有形成组织运行文化活动的专项经费,很多时候即便有好的创意和方案,但是由于经费限制无法得到贯彻落实,文化活动的开展成效大打折扣。
        2.2前期调研不充分,活动缺乏实效性
        文化活动以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为目标,这就决定了文化活动的组织模式、主题内容等,必须要契合单位职工的兴趣爱好、审美水平,从而吸引广大职工踊跃的参与,这也是保证活动可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但是很多基层单位忽视了职工的诉求,文化活动的负责人片面的用个人的文化理念组织开展活动。在没有做好调研工作,不了解群众喜好的情况下,文化活动变成了单纯的表演,而内在的教育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必然也难以体现出实效性。
        2.3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兴致不高
        文化活动应当坚持与时而进,要求活动组织设计必须摒弃以往一成不变的思想,把组织设计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强调文化活动组织的适应性与灵活性。现阶段来看,基层单位虽然会定期组织开展较多的文化活动,但是大多套用了同样的模板,无论是运行模式还是具体内容上,换汤不换药,这种单一化的文化活动形式,难以对群众产生长期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基层单位的“90后”青年职工,很有可能引起反感甚至是抵触情绪,今后再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也难以吸引他们踊跃参与,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职工精神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因此,如何才能让群众兴致高涨的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也是基层单位组织筹划文化活动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4优秀的文化活动人才匮乏
        文化活动较之一般行业更强调人的创造性。绝大多数文化活动的文化价值和内涵都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人”的开发和挖掘。因此,文化活动组织设计必须重视人的开发和培养,要以人为本,这是现代组织管理的根本。目前基层单位仍然缺乏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文化活动在组织、运行过程中,没有专门的文化管理团队进行统筹协调,活动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没有人才的支撑,文化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也难以实现动态创新,文化活动的教育意义无法突显出来,导致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3.基层单位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
        3.1职能隐含型文化活动组织
        参与文化活动的成员,在单位的日常运行中,隐含于普通的岗位上,与普通职工并无差异。


但是当单位组织筹划某个文化活动时,这些分布于各个部门的成员,在本部门主管人员的协调下重新聚集起来,为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策划。这种组织运行模式的优点在于,不必专门设置一些负责文化活动组织、运行的职工,因此节约了人工成本,精简了组织架构。但是缺点比较明显,例如既从事生产经营,又负责文化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否则会因为首尾不能相顾,导致某一项甚至两项工作的开展质量受到影响。还有就是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由于工作压力大、负担重,这些职工的积极性不强,文化活动的开展质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3.2职能协调型文化活动组织
        职能协调型文化活动组织是对职能隐含型活动组织的一种改进,使活动组织在单位的职能组织结构下从“无形”趋于“有形”。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活动成员仍然是分散在各个部门中,但是一旦基层单位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会成立专门的活动协调小组,直接联系这些活动成员。同时,在活动组织、运行期间,活动协调小组的权限高于各部门的主管,因此可以随时调动活动成员,而不需要经过各个部门负责人的批复,这样就简化了组织架构,让文化活动具有更高的组织效率。当然,这种组织运行模式还是没有克服活动成员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
        3.3单列项目型文化活动组织
        单列项目型活动组织是单位职能型组织体系以外为某项文化活动专门组建的临时性组织。它独立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活动项目负责人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属于同级关系。这种组织运行模式的优势在于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单位领导提出的要求、确定的主题,在最短时间内制定文化活动的开展方案。同时,活动成员直接接受活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能够专心制定、修改和完善文化活动方案,对提升活动质量、深化教育意义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单列项目型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也有不足,例如运行成本较高,并且由于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难以将基层单位有限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很多好的文化活动方案可能会因为资源限制而无法实施、开展。
        4.基层单位文化活动组织模式的推广应用
        4.1单位领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提供大力支持
        文化活动的组织、运行和优化,既需要文化工作者的亲力亲为,同时也需要得到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首先,要熟悉常见的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了解其适用情况、优缺点以及操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准备文化活动的开展场地、提供文化活动所需的器材,以及采购文化活动的奖品等。其次,要加强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在确定主题与目标的前提下,继续进行活动方案的细分,例如在文化活动中设计若干个互动游戏,让组织者、主持人和台下观众能够进行交流、互动,这对于提升文化活动的成效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基层单位的高层领导,要以身作则的发挥好文化活动组织运行中的引领作用,为文化活动成功举办提供保障。
        4.2做好前期调研工作,编制文化活动方案
        如上文所述,现阶段可供基层单位选择的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有多种,但是每一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流程。在确定了具体的组织模式后,就需要编制文化活动的开展方案,从而为活动的具体实施提供必要的依据。为了保证文化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应当提前开展调研工作。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到基层走一走、问一问,与基层职工建立和谐、互信关系,听一听他们对以往文化活动的评价,以及对今后活动组织筹划的建议。同时,面向不同职务、年龄的职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争取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进而踊跃的参与,在体验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升华,素养的提升,让文化活动的组织运行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4.3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吸引职工积极参与
        在“互联网+”时代,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相应的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具体开展形式也要进行适应性的创新,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因此,每次在组织筹划文化活动时,需要选定一个新颖的主题、运用一种新型的模式,以及设计多元化的内容。例如,针对本单位的一些年龄较大的职工,可以组织开展“唱红歌”文艺汇演,可以单人、双人表演,也可以组成和成团,在歌唱祖国、歌唱党的过程中,升华思想情感,坚定理想信仰;针对活跃的一些年轻职工,则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才艺展示,在文化活动中展现青春魅力,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奖品,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报名参与的踊跃性。
        4.4培育优秀管理人才,统筹负责文化活动
        随着基层单位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的不断重视,在现有的活动组织运行模式下,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共同的诉求。为了解决文化活动需求日益高涨和优秀文艺工作者匮乏的矛盾,基层单位应着手培育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文艺工作者,统筹负责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一种渠道是向其他单位借调,在一些重大节日,从兄弟单位临时借调一些经验丰富的活动负责人,现场指导、统筹安排,与本单位的管理人员共同合作,完成文化活动的组织运行。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解决一时问题,并非长久之计。另一种渠道则是通过对外招聘或对内培训的方式,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工作团队。例如,从本单位选拔一些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文艺素养的青年人才,参加集中培训或是进修深造,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文化活动管理者、负责人,为今后文化活动组织运行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人才支撑。
        结语:基层单位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时,基于自身情况选择一种恰当的组织运行模式,无论是对于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还是提升文化活动的教育意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常用的职能隐含型、职能协调型以及单列项目型等组织运行模式,各有特色,并且适用情况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要熟悉各类模式,确定活动框架,然后选定文化活动主题,设计文化活动内容,争取实现全员参与,让文化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发挥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艺素养、坚定理想信仰的效果。通过激发人的精气神,实现单位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新形势下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新力度的对策[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20(01):199-200.
[2]马铭,李欣冀,高政坤,等.让融合力催化基层党建"化学反应"——新形势下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提升组织力路径研究[J].企业文化,2020(05):37-39.
[3]周生旺,张翠梅.全民健身基层组织的网络化治理模式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路冠军,郭宝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农民组织化——基于农村基层文化社团的实践考察[J].前沿,2016(23):120-124.
[5]陆和建,姜丰伟.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服务建设研究——基于社区文化中心的社会化管理实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05):75-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