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之策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上   作者:符骏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图书馆人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自觉扛起社会责任和担当,为广大市民释放压抑、焦虑、抑郁和恐慌的情绪尽力。无论在疫情开始、复工前和复工后疫情防护中,馆员都在为市民带去正能量而努力,以实际行动谱写爱的篇章。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图书馆    符骏   213200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图书馆人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自觉扛起社会责任和担当,为广大市民释放压抑、焦虑、抑郁和恐慌的情绪尽力。无论在疫情开始、复工前和复工后疫情防护中,馆员都在为市民带去正能量而努力,以实际行动谱写爱的篇章。
关键词:疫情  防护  释放  情绪  正能量
 历经2003年非典(SARS)和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两次重大疫情,作为一名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有着深深的体会。2003年的非典也许还有些顺着潮流走,基本上是按照要求闭馆并做好个人防范,而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管理者,无可避免做着一项项应对措施下达及实施工作,感触颇深。虽然我们比不上战斗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但是大后方的隔离、维稳、安慰一样非常重要。因为医院是相对封闭的,而我们既要保证一种开放性,又得保证一种相对的封闭。
        一、 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特点来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也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1]其基本特点有:
        1.1突发性。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19年底的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其本身具备非常强的突发性,而新型冠状病毒,对大众而言也具有突发性,且影响深远,当大部分人还沉浸在2020年新年来临的兴奋之中,还在展望着2020年的新梦想,还在准备着与亲朋好友的聚会,大年初一,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告知,所有的聚会都必须取消,人们必须自行隔离在家,公共场所(包括各大商场、餐馆、娱乐场所、图书馆等)都自行封闭,不接待市民。人们在懵懂中接受这样的事实,并且必须对本单位在职员工和自己甚至身边的人过去10多天的行踪进行自查和监督,面对突发事件的无知,顿时感到无所适从,最容易造成心理的恐慌。
        1.2 难以预测性。疫情不单单是这个事件的开始无法预测,最大的麻烦是你所处的环境里面,是否有人曾感染一样具有很难的预测性,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一旦某个人有类似症状,最大限度的控制所有跟这个病例接触的人以及相关人再接触的人,以达到控制其无限的蔓延性;同样这样的难以预测性,有可能让你突然就得接受隔离检查,有可能因为你某次聚餐、某次出行坐了一趟公交、某次外出购物等等的人群中有人被确诊感染了这种病毒,所以这种难以预测性让很多隔离在家的人用一种非常压抑的心情在等待,可能事件的爆发还是正常渡过,那十多天总是那么的难熬。
        1.3公共性。公共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属性,[2]此次疫情的公共性很强,它不是针对某个地区、某个特殊群体,而是整个工作或生活的群体,尤其是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因为人的流动性非常大而且快速转移,导致疫情的爆发几乎都是全球性的,是全人类的灾难。
        1.4超强感染性。疫情具备着极强的感染性,也许是病人一个喷嚏,而你刚巧就在感染的范围之内,那你可能就无妄受灾。尤其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感染给你的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是你可能会症状明显。
        二、 公共图书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之策
        2.1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按要求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服务预案,坚守岗位,增强忧患意识,针对疫情建立应急服务体系。
        2.1.1因为事发突然,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性单位,必须服从国家统一安排,在未知事件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实行无条件的闭馆;其次做好应急服务宣传告知,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动,利用门前告示、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网站告知等社交媒体尽可能的告知所有读者,防止读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图书馆不能正常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本来就抑郁的心理,缺乏耐心,更容易爆发情绪,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件。
        2.1.2做好图书馆公共设施的消毒防护,图书馆服务面向大众,其人群各色各样,即使没有疫情都必须做到每天的消毒处理,疫情中更是需要有针对性的消毒防护,将一切未知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2.1.3做好图书馆职工的疫情防护,强调隔离的必要性,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安抚好职工,因为职工在未来的疫情防控中不但自身需要承担疫情的压力,还得承担来自读者的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情绪,要时刻为职工减压,只有馆员的情绪稳定了,才能给读者甚至社会带去正能量,才能给疫情的防控出一份力,才能给予冲在前线防控疫情的医生和护士一个稳定的后方出一份力。
        其实在疫情的开始,公共图书馆本身的压力并不太大,因为闭馆,没有图书馆内部现场服务读者的压力,但是千万不能放松,因为必须时刻为可能的复工服务做好准备,只有做好了复工前的压力释放,才能让馆员为复工时刻准备着。
        2.2复工前疫情防控中,公共图书馆为防控努力
        2003年非典,公共图书馆所做的也就是闭馆,做好自身的防范,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公共图书馆除了做好自身防护外,还为隔离在家的市民送去了一份份的精神食粮。
        2.2.1图书馆利用网站、微信、APP等开展群众性健康素养意识、科普知识和应急知识的教育与宣传[3],传递正能量,告知市民,新冠肺炎防护知识、饮食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以及隔离的必要性,让人们耐心等待,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2.2.2图书馆顺势而为,积极发动馆员、志愿者或者利用快递,将读者隔离在家使用手机、PAD、PC机从图书馆的网站、微信、APP等平台上预约图书,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读者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尽快把预约图书送到读者手中。路途远的利用物流,快递给读者;距离近的读者有馆员、志愿者直接送到家中,让读者能尽快的阅读到自己想看的图书,感受到疫情期间公共图书馆对读者的关怀,稳定读者的情绪。



        2.2.3加快网借快递到家的运转,与网上京东书城等书商合作,读者可以使用手机、PAD、PC机在图书馆微信平台直接从京东书城等书商下单,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从后台进行审核,只要读者所选图书符合图书馆的馆藏要求,审核通过,京东书城等书商就可以直接将图书利用物流快递到读者手里,让读者能第一时间阅读到自己想看的新书。读者阅读完了下单图书后,把所借图书归还到图书馆即可,购书费用由图书馆与京东等书商结算。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疫情期间,图书馆增加了人手,加快了审核的速度,就是为了让读者隔离在家也可以享受到图书馆无微不至的服务,来减弱被隔离的压抑情绪。
        2.2.4加强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的宣传发布,积极和一些电子资源厂家协商,一是增加电子资源,二是开放使用权限,在最快的时间内部署并可以让读者在家使用手机、PAD、PC机都能很舒适的听到或阅读到大量的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让平时一直忙忙碌碌的市民们,虽然被隔离在家,却享受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年,大家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面畅游一番。虽然看上去停滞了两个月的经济,但是因为海量的电子资源信息,相信能给更多的人带去不一样的人生,阅读既能缓解大家被隔离在家的焦虑情绪,同样还给大家带去了无限的正能量。
        2.2.5 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开展线上读者活动,每周定期发布线上活动预告信息,利用微信让隔离的读者参与防疫知识抢答、疫情知识视频讲座、战疫小视频、读书报告会等线上活动,组织专家学者视频点评,分享读者的阅读成果,充实了读者居家的文化生活。
        2.3复工后疫情防控中,公共图书馆为防控尽力
        公共图书馆因为读者群体构成复杂,年龄结构从几岁到80多岁,读者家居分布也是遍布城乡的每个角落,社会角色也是应有尽有,一旦有人确诊,会很快追溯到接触的人群,为此,图书馆开放后,开设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2.3.1教育职能。公共图书馆发挥其社会大学堂的作用,开展疫情应急专题讲座、发放应急知识手册、播放应急宣传片[4],以及在入馆醒目的地方增设疫情防护预防知识宣传等,让读者快速掌握自我保护和自救方法,增强个人防护的意识。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5],个人意识增强了,那是最强的一道阻止病毒传染的防线。
        2.3.2有步骤的开放各个区域。首先,仅开放人工管理的读者借书区域,让读者尽量减少在公共区域滞留时间,让读者借好图书就离开图书馆,阅览、自修和24小时服务区域暂不开放;其次,随着疫情的好转,逐渐开放部分可控的阅览、自修区域,控制一人一桌、相距1米以上,将多余的椅子都撤离,做好巡查工作,防止读者聚集;再次,因为儿童的不可控性,低幼儿、启蒙教育区域暂不开放,少儿借阅区域开放需要由家长代借或者家长陪同借书,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2.3.3入馆规范管理。对入馆的每个读者必须登记并出示健康码,健康码为绿色方能进馆。为此我们也分步骤做了一些工作,开始是预约入馆,读者必须用图书馆发布的预约入馆系统,进行预约入馆,预约在某个时间段进馆,扫二维码进馆,系统自动进行判断该读者是否预约了相应时间入馆;防止读者过于集中,设置每个时间段接待读者的数量限制,开放当初是每个小时为一个时间段,将读者分散在不同区域借书,时间到了,让这批借好图书的读者就离开图书馆,再接受下一批读者,这样可以将病毒的感染性做到尽量缩小范围,也能为将来可以最快的追溯到感染读者的群;同样读者出馆时,也必须进行扫码确认登记出馆,这也是为了能尽快缩小追溯的范围。当然随着疫情的好转,时间段会适当放宽,逐渐改为入门扫码、出门扫码,直至疫情结束。这是针对疫情的难以预测性和超强感染性做的追溯可能感染群的决策措施。
        2.3.4体温筛查。进入馆门设置了一套红外测试读者体温报警的装置,当然也有工作人员手持体温测试工具,对进入馆内的所有人员包括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体温测试,体温测试正常者才能入馆。测试体温,加大了工作人员工作量,因为自动红外测试有时候因为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误报,必须要有工作人员重新测试,同时做好读者解释的工作,否则无形中会增加读者的情绪和压力,也给其他读者带去恐慌的信号,这是为每个入馆读者做的基本保障,馆员必须耐心认真的对待这项工作,虽然有无症状感染风险的存在,但是预设体温测试还是非常必要的,至少能防止一些有症状的传染可能。
        2.3.5设施设备消毒防护。加强了对设施设备的消毒防护,每天两次做到全面性的消毒,关键位置每两个小时甚至每一个小时消毒一次,对触摸屏或触摸键读者使用后即时消毒。
        2.3.6图书报刊消毒。图书、报刊因为借阅的读者比较多,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对此图书馆要增设读者自助图书杀菌机和报刊杀菌机,对于读者较多的图书馆还需增加图书批量消毒机,所有的图书在还回来后不能直接上架让读者借阅,都必须经过批量消毒后方能上架给读者借阅,同时在还书箱上贴上“图书未消毒”之类的字样,提醒读者不要去翻看这类图书;对报刊阅读室中的报纸、杂志,每天中午、晚上下班后集中1--2个小时集中杀菌处理,经过杀菌处理后报纸、杂志上架归位,把图书、报刊消毒工作做到细微极致,尽量阻止让来馆的读者被感染。
        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阅读疗法的疗愈效果已在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得到证实。[6]总之,在此次疫情防护中,虽然公共图书馆不是冲在最前沿,但是在后方给予大量隔离居家的市民们带去精神食粮,尽量释放人们焦虑、抑郁、压抑和恐慌的情绪,为在一线而战的医生护士解压出了一份力,展示了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疫情与变化的世界——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十点观察与思考.博鳌亚洲论坛《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2020-06-02
[2]王鑫,周育国.公共性的解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4):84
[3]王伟军.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J].图书与情报.2020(1):25
[4]曹建勋.推进图书馆应急服务体系建设[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0(3):1
[5]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9-09-16
[6]柯平,包鑫.公共图书馆在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J].图书馆论坛.2020(4):112
【作者简介】符骏(1966-),男,汉族,江苏金坛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管理,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图书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