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化培养中的礼仪教育 王筱宁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 《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5月   作者:王筱宁
[导读]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非常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讲文明,懂礼貌,会技术的社会有用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王筱宁   261053

摘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非常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讲文明,懂礼貌,会技术的社会有用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礼仪课程在中职学校教材体系中已成为一门必修课。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需求和中职教育的特点,把礼仪的元素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与专业的特点进行选择、扩展和延伸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化培养中 礼仪教育
        引言:当下,中职学校的学生礼仪缺失现象显著: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谦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说话粗俗、行为粗鲁;咄咄逼人、不懂得体谅他人等等,给他人和社会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和必须要重视礼仪教育并尝试将其纳入德育教育体系中,教会学生立德做人。
        一、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将礼仪课程当一门文化课进行教学,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兴趣学习理论知识。如将礼仪内容以理论方式进行教学,会受到学生的抵触,学习效果不理想。即在礼仪知识的讲授中实践环节较少。在礼仪教学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授课方式导致了学生学习起来很枯燥,这样的纯粹的理论知识教学,不能调动中职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也缺少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导致中职学生对礼仪知识毫无兴趣,学生学不进去,缺乏实践操作,这样,学生所学的礼仪规范就很难转化为行动,学生们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怎样做才能算有礼貌。
       (二)礼仪教育局限化,课程内容缺乏预设
        要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预设礼仪环境、场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今的礼仪教学,对于环境的预设往往局限于一些传统案例。由于案例设置思维固化、内容程序化、解决手法理想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起来,思维没有得到拓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一些陈旧的礼仪案例,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礼仪案例并加以思考如何解决的学习经历。
        二、中职生职业化培养中的礼仪教育策略
        (一)礼仪课程教学理念需要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主体,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教师从说教转变为引导,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礼仪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专业工作情境,例如:用餐服务礼仪,首先,教师示范中餐服务要领,其次,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让学生按照规范要求模拟服务礼仪操作,注意上菜、分菜和斟酒的礼仪服务操作技巧,最后教师进行评价,给予建议和意见。礼仪课程改革要注重把知识课深化为技能课,使之与就业和创业同步培养。



        (二)创新在传统礼仪文化中渗透德育方式
        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中职德育不仅是课堂上的任务,还可渗入校园内的多维度空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染。如学校可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宣传传统礼仪文化;利用传统佳节,制作传统礼仪文化短视频,在受青年人喜欢的短视频网站上进行推广,既为学生喜闻乐见又便于中职生接受和传播,让学校德育的开展方式更为灵活。
        (三)培养学生的礼仪职业技能
        礼仪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让学生以专业角色明确职业能力和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学习兴趣,例如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设置礼仪课程为服务礼仪,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服务技能,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教师职业礼仪课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幼儿教师行为规范技能等。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找到职业感,从而把良好的礼仪习惯融入到职业行为上。
        (四)让礼仪教育能迎合未来的工作需求
        在一次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假如你是某商场的一名服务人员,遇到了一个要求退货的老人,你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当然,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语气和表情,给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此外,在笔者的带领下,班上的同学们成立了一个小公司,职位明确、人员众多、“产品”多样,旨在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尝试积累公司管理理念,传递公司文化,追求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礼仪的作用凸显:重礼仪、讲礼貌、平等待人、文明接物这样的员工或上司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设置了一系列活动,或创设教学情境或进行实地考察或创建自己的公司,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礼仪的重要性,为之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成功的经验。
        (五)班会课阵地
        近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遵循中职生身心成长规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中职生“本土情怀、个人价值、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为育人着力点,将主题班会模块化序列化,构建了规范的主题班会体系。如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时,学校借用主题班会的平台探索性地开展了“三礼”教育,即入学礼、成人礼、毕业礼教育,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有效提升了学校礼仪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礼仪课程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职学校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礼仪课教师对所任教的专业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结合专业礼仪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因此,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可以将礼仪这门文化基础课程进行专业化,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礼仪课的兴趣,提高中职礼仪课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惠碧.中职生职业化培养中的礼仪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132-133.
[2]郑玲.中职生礼仪教育策略探讨[J].现代交际,2020(12):156-157.
[3]周忠军.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J].法制博览,2019(23):290+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