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 严富源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 《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5月   作者:严富源
[导读] 新课程改革后,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教学要求,其中,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表面,而是通过音乐欣赏的过程来丰富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音乐学习的美妙之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晋江市实验小学凤竹校区    严富源    3622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教学要求,其中,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表面,而是通过音乐欣赏的过程来丰富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音乐学习的美妙之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经常会询问学生:“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而学生则会用“好听”或者“不好听”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对听的音乐进行评价。像这样对音乐进行简单的评价,不能不说学生具有音乐欣赏的基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是审美、欣赏的能力,这恰好是很多小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本文以音乐教学为例,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则应当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对音乐中的韵律、节奏等有自身独特的见解,能够对于简单的内容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好内容。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能够明白音乐鉴赏学习的真正意义。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定的适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放松身心,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一旦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开启,教师的教学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激发与培养不应局限于一种方法,而是结合具体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灵活应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应当秉着尊重、欣赏的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音乐欣赏教学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在学生真正通过音乐欣赏融入到想象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会增强,那么,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就能够显著地提升。
        二、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体验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难发现,单纯地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是不够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上,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听感受音乐,还可以通过看来欣赏音乐,对学生形成听觉、视觉两个层面的刺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遍歌曲,让学生通过倾听欣赏音乐。


听完一遍之后,教师再问学生:“听过这段音乐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自由作答,有的学生会从音乐知识角度分析,说这首歌首尾相互呼应,层次清晰,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会从情感角度分析,说感受到了音乐中欢乐、轻松的氛围。之后教师再播放音乐和影像,画面中孩子们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快乐地划着船,蓝天白云、湖水、笑容相互交映。接着,教师再次询问学生的感受,有的学生会说,除了歌曲本身的含义,还感受到了一种美好与希望,感受到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感觉到了喜悦和充实。将音乐和影像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从音乐中体会更多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影像,让学生自由讨论,之后再播放音乐,使学生先在头脑中形成音乐印象,更加直观地理解音乐形象,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重视音乐课程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浓烈的音乐氛围,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首先应该增加音乐的课时,至少保证小学生每周有三次接触音乐的课程。其次是购买相应的音乐教学设备,如钢琴、口风琴、古筝等,在这些乐器的应用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细胞。
        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品位音乐人文情感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欣赏,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品味,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应用,积极创设形象、生动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营造出浓浓的音乐聆听、探究和反思氛围,让在不知不觉地熟悉了乐曲主题,并充分利用聆听、思考、讨论、模仿、律动等教学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欲和创造欲,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融入自己的思考、体验和情感,并敢于亮出自我、表达自我,进而实现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素质的有效发展。例如,在《羊肠小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这首幽默、诙谐又倍感舒畅的管弦乐曲,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情感体验。如在主题音乐中用椰子壳演奏出的驴蹄声,显得滑稽有趣,而且在整首乐曲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每一次都以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性的探究和体验,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让学生的人文情感在主动探究中得以升华,主动探索、逐层深入、研究音乐、细细品味等音乐鉴赏能力得以不断地进步。感官都可以有效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这时学生的音乐学习必然会事半功倍。
        结束语
        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钻研教材、分析学习、精心挑选作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注重情感价值导向都能有效的、更好的讲授音乐欣赏课。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不仅仅需要学生能安静的聆听,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更需要学生创造演绎,这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璟.关于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19):194+198.
[2]林娟娟.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16):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