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黄亚娟

发表时间:2021/3/3   来源: 《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5月   作者:黄亚娟
[导读] 文章在探究当中充分分析小学生认知能力与特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教学指导,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县可久镇中心小学校    黄亚娟

摘要:文章在探究当中充分分析小学生认知能力与特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教学指导,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引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学有效性受到了严重制约。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双重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以此强化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利用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多数教师都会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但并不会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有效检验,仅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简单的问询学生是否有进行过预习。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既是存在课前预习行为也会由于教师的不重视逐渐的放松,以至于影响既有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接受。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对自主预习的重视和引导,课前需要让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解答或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探究。
以几何中的平行四边形知识教学为例,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为学生录制微课预习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师将木质长方形框架或是正方形框架的对角拉伸,当两条边逐渐达到平行状态时停止,再为学生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然后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利用家中既有条件进行实践操作,也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如测量平行变形每个角的角度,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视频内容还可以涵盖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稳定性的对比,让学生可以深化对几何图形知识的认知,在预习新的知识内容时也会后续的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二、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导入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一般教师都会选择课堂3-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导入,以此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教化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对不同的电教化教学方式加以有效运用,以此提升教学导入效率,结合教材内容增强教学导入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以小数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化,将小数替换为整数,为学生提出问题“小明家一年的网费为298元,电费为342元,网费与电费总数为多少元?”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的列式计算,所以可以很快的计算出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获得了很好的学习体验感,也会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那么教师可以紧跟着继续提出问题“李萌的身高为1.52米,张全的身高为1.64米,两个人的身高总和为多少?”让学生简单思考后,教师再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教学,这种简单的教学导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很好的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明确教学难重点促进学生知识掌握
      数学知识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抽象性,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在理解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教师需要规避强加给学生思路的教学误区,而是应当通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重难点入手,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进而更好的展开针对性学习。以相交与垂直教学为,该部分教学内容重点为掌握相交与垂直和互相垂直的定义以及垂线的绘制方法,基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拆解为多个课时,每个课时进行一个重点突破,让学生完成全部课时后可以组建起完整的知识认知,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
        四、强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了教学中必须密切联系生活,数学知识是生活的产物,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思维和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以“正比例应用”教学为例,笔者会结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国旗升旗后的高度?”学生们会根据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积极思考,提出用绳子测量或是爬上去测量的方法,学生们会产生诸多不同的意见,在此过程中笔者会点拨学生“旗杆的高度与什么存在比例关系呢?”学生在这种点拨下会快速的想到比例知识点,提出通过测量旗杆影子长度的方式得到国旗升起的高度。在这种真实的教学情景下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将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能力。
        五、构建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基础提高自身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数学综合素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同时还要通过适当加压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深入理解知识和收获新的知识。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借助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独立分析、思考、探索,完成对新知识的质疑和猜想。比如,计算圆面积的时候是否可以将圆转换为其他图形计算?如果可以,转换后的图形和圆形之间又有哪些关系?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原理和过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结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白,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初次进行系统的数学知识学习,但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与年龄较小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诸多困难,数学教学活动不能盲目的追赶教学进度,而是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效教学,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丰庆.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 (09):261-261.
[2]陆文镜. 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 教学方法创新, 2020, (11):155.
[3]陈子坚. 教书育人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现代教育, 2020(5):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