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亲桃
江苏等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76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等同于利用标准化设计、规模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及一体化装饰、智能化管理等诸多高端技术,构建高效能的生产模式。我国在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方面处于初级阶段,怎样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始终是众多施工单位不断探究的问题,应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科学整合现有资源,进而更好的弥补既往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行业协同管理水平。故而,本文先解读装配式建筑质量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实况探究相应的处理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1装配式建筑施工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新的建筑技术开始逐渐出现,其中,装配式建筑就是其中的一种技术。众所周知,不管是哪个行业的发展,其实都是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的,因为,没有新技术支持,那么就很难促进某个行业的发展。传统建筑技术由于造价高,损耗大,所需人力成本高,更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建造。因而,已经不适应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也与建成节约型社会倡议相悖。可见,传统建筑技术,已经不适应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在未来,传统建筑技术将会逐步淘汰,而装配式建筑将会获得更大发展,目前,该技术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并逐渐取代传统建筑技术的地位。这一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解决很多建筑施工问题,降低各种建筑材料浪费的现象。同时,可提高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所引起的各种生产问题及施工上的难题;可以节省很多建设施工等所需成本。不管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施工层面上来说,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解决很多工程建设施工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对于企业的各项建设与管理都能带来很多好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这对提高建筑自身质量安全体系也能带来很多帮助,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目前的装配式施工当中,可以利用不同技术节点来进行施工,这样便可以提供给决策者更多选择权。与此同时,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能在最大范围内降低企业运用所需成本,减轻企业建造压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运营管理负担。装配式建筑可以将不同零散的技术综合起来加以管理,然后再充分运用到建筑施工当中去,以一个管理体系来进行管理,而这便能提高技术运用效率与质量,更好的管理建筑工厂,能更好的控制建筑施工进度,并且可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在建筑施工现场当中,管理是一切施工中的核心,如管理不当,那么就有可能会引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更会引起安全管理问题。传统建筑施工方式,由于作业方式单一,因而,很难确保每次施工都不会引起质量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一种施工方式,是属于粗放型建造方式,因而,很难达到精细化作业,特别是传统建筑需要使用大量混凝土与砖石等。所以,需要耗费很大的建筑成本,而当采用装配式建筑来进行施工之时,便可降低这种损耗,因为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来安排施工,这可以使施工工作变得更有序,精细化程度更高,同时可以提高施工安全质量。
2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2.1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的质量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最终质量,必须确保构件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构件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因此预制构件一直是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要点。如果不能对预制构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就容易出现质量控制通病。预制构件的质量问题和人员有很大关系,因为不同的建筑往往对于预制构件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如构件的形状、尺寸、厚度等。生产过程中,人员操作技术决定了构件的质量,一些生产人员并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或者技术水平不足,对于构件的质量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一些人员对构件质量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对质量控制的投入不足。
构件生产时所采用的工艺方法,也是影响构件质量控制的核心因素,比如浇注工艺水平不足,构件生产过程中没有充分振捣,或者在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上存在问题,都会导致构件的生产质量下降。对于构件的养护工作,需要做好对水分和温度的控制,如果养护不及时,就会导致构件的质量下降。
2.2预制构件的安装
预制构件的安装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向,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施工,防止安装质量不足从而产生影响。在装配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和传统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要保证工人能充分遵守设计图纸进行装配和操作。但是很多工人由于经验不足,所以施工时就会出现放线不准、标高错误的情况,导致后续施工可能也不能正常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构件的吊装工作,装配式建筑更多是借助吊装机械施工,无论是操作人员,还是设备本身的精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缺少高精度的控制,就容易造成构件碰撞损坏,或者影响安装精度。在安装的过程中,另一个比较常见的偏差就是安装尺寸精度不足,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预制构件本身存在问题,比如构件的标准化水平不足,导致构件存在大小差异,或者维护不到位,造成构件不平整,等等。
3装配式安全建筑施工优化措施
3.1加强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
在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中,需要选择具有足够资质的工厂,而且对预制构件的制造做好监管,确保构件都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文件进行预制的。预制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也应符合标准要求,无论是钢筋、砂石、钢筋连接、预埋构件等等,使用之前都要严格检查是否有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都根据建筑施工验收的标准对全部的材料进行报验和抽样检测。在生产的过程中,装配式建筑会涉及所有的构件,都要经过质检员、驻场监理人员的验收,而且要在完成对构件的自检和对隐蔽工程核验之后,才可以进行生产活动。完成生产之后,还需要做好对构件的养护工作,确保构件能承受住运输、吊装过程中的冲击、碰撞、弯折等影响,保证硬件的强度。对质量进行全面检测时,需要检查构件的合格证,加强对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测,做好对出筋现象的检查,以及对孔洞和预埋构件位置准确性的监测工作。而对于预制柱的检测工作,还要根据其特殊性专门对讨论套筒内部的清洁状况进行检测工作,避免对后期的吊装工作造成影响。
3.2加强建筑构件进行标准化设计
当下,国内装配式建筑在现实生产过程中,构件设计欠缺规范性是最为严重的缺陷问题之一。为解除以上问题,有关部门一定要制定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生产的相关规范,进而从根本上使用构件质量安全得到保障。为提升构件设计的精细度,工作相关人员可以引进BIM装配技术安全管理,也并在装配阶段利用BIM模型更为清晰、直观的观察到不同构件间的契合度,借此方式减少装配操作阶段形成的偏差。
3.3建设质量问题改进
模型建筑质量管理系统主要由三大模块构成,将现场接收与发送的信息及BIM模型数据输出设为主线,延展出三个方面的模块,即信息采集模块、检测模块与管理计量模块,三个模块协调运作时应对建筑生产施工的最有效渠道。其中,管理计量模块的功能主要有统计生产制造问题、运送问题、建造问题、作业效率、施工进度、员工培训相关信息等,依托于APP技术为装配式构件生产企业和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信息共享与互动创造便利条件。
结束语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各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脚步不断加速。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施工产业链,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当下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在先进技术的协助下,加强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BIM模型规范化建设与运行,则将会为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效果创造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吴晓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74(22):181~182.
[2]熊林,朱伶俐,庄小央.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建筑,2020,40(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