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
江苏领梵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 224006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逐渐朝着节能化以及技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是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研究和开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当前此技术的生产系统不完善,而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12+.1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具有耗时短、节约成本和耗能低的特点,对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与效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经过不断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操作技能和步骤,与实际建筑施工相结合,为提升建筑价值提供良好条件。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1.1极大提升建筑质量和品质
基于工厂生产模式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按照施工设计展开应用,在大型建筑施工前会制作一些建筑工程所需的零部件,以保证各部分零件品质符合标准。通常情况下,装配式建筑在施工前会运用装配化作业方式替代传统手工操作,以降低施工错误出现的概率,极大提高工程建筑质量。
1.2采用充满创新性的管理模式
装配式建筑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体现出生产工厂化和设计标准化的特点,以保证各生产环节的完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促使施工人员快速适应新型管理模式的特点,尽快适应现代化建设产业发展需要[1]。
2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具体细节
正式施工前明确有关的施工工法以及细部做法,施工中需要根据优质施工标准以及安全施工认真执行,保证专业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有效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工作的质量管控有很多细节,包括多个方面,比如安装前各项准备工作、运输构件以及定位钢筋等等。在施工现场堆放构件时必须要安排专门的人进行管理,每种类型的构件根据特点选择适合的堆放架,制定相应的支护策略。
事实上,装配式建筑施工还有其他的特点,那就是重视节点施工质量。所有的预制构件都必须要保证定位以及吊装等等事先到位,施工流水正常,管控的关键内容也包括提高效率。同时,通过全面分析设备的环境情况以及阐述,明确现场吊装方法、起吊部位以及各项吊装细节,将预制构件重心的控制当做起吊位置,根据安装状态以及制作状态来明确结构的加固方法[2]。
当前,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普遍应用辅助性稳定工具,结合预制构件的施工顺序以及特征等等,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整体式构件装配现场施工中必须要重视防护工作。现阶段我国多数装配构件都采用全新的插销式可变围挡工具,后挂墙板运用可移动式防护架工具。具体施工过程中根据承重构件前和非承重构件后的基本原则,在主体梁柱现浇结束后,根据有关标准要求对预制构件进行安装,在节点连接位置科学预埋构件,清理完成后现浇确保统一性。在调节螺栓中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迅速达到精度控制的目的。
3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
3.1预制装配式构件安装定位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预制墙板安装质量,降低安装过程中发生底部不平、墙体不垂直以及左右错位等质量问题的概率,一般采用安装六面定位法,也就是从前后、左右以及上下六个面定位安装位置,确保预制墙板构件安装的标准性。在预制构件前期生产中,应严格依照建筑设计要求控制外观尺寸,并设置好外叶板以及内叶板的位置。构件生产之后,在统一出厂前必须对构件的中心线等标准线进行标识。
这样在进行装配式施工时才可以使用六面定位法进行连接位置定位控制,也就是利用预制墙板上预先标志好的控制线以及建筑设计水平、标高控制线、装配式板缝中心线等位置的调整,对预制墙板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保证其六面位置精准无误。将临时固定支撑与墙板连接固定,对墙板精确校正。墙板安装精度调节,须利用长短斜支撑调节杆,在垂直于墙板、平行于墙板方向进行校正调节,调节要求按照预先控制线缓慢调节[3]。
3.2灌注技术的要点
就灌注过程来讲,主要是针对预制墙体开展灌注施工,这个过程关乎到今后墙体的各项性能,比如承重能力和导热系数等等。在正式进行灌注施工前,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墙体提前归纳与预判,准确判断这个墙体的所有可变因素和安全性。在实际灌注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及时掌握墙体的两个方面情况,一方面是承重,另一方面是密封程度,而且应该严格的预判控制墙板轻度,以确保墙板符合建筑模式的有关施工标准。一旦碰到墙板部件存在问题,应该在及时校正整改后,做好后续的灌注工作。
3.3现浇混凝土节点钢筋施工技术
由于预制构件与现浇连接点处的钢筋采用封闭箍筋,现浇节点部位的钢筋加工及安装均与普通结构钢筋绑扎不同,施工难度较大。可以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钢筋三维排布,对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可视化交底,保证现浇节点钢筋的绑扎质量。一般情况下钢筋绑扎顺序:放置第1道水平箍筋→放置预制墙板→放置水平连接箍筋→机械连接并放置非受力连接钢筋。需要注意的是,预制板预留钢筋是一种封闭箍筋材料,在进行绑扎前要在预制板设计位置上使用粉笔进行暗柱箍筋绑扎位置标记,并要先进行箍筋交叉放置后才能进行竖向钢筋放置就位操作[4]。
3.4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的应用
预制叠合板实际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将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然后,根据具体施工需求与特点,适当调整叠合板的安装方向,从而确定准确方位。为保证叠合板不受损坏,需对叠合板进行保护,以免出现材料消耗情况。工作人员根据吊板的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预制吊板安装方式。为了保证吊板之间的紧密性与稳定性,通常选择模数化吊装方式。在叠合板安装过程中,底部位置要增加临时支架,以保证叠合板的稳定性。直到吊装完成后才可将临时支架拆除。叠合板安装会按照层次依次进行,当其中一层安装完毕,可利用混凝土浇灌施工。工作人员要重视混凝土结构的保养处理,定期养护以增强结构的稳固性,以免混凝土出现裂缝[5]。
3.5预制柱、预制梁的生产与制造技术
在施工前,预制构件被大量生产加工而成,预制构件生产与加工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决定预制构件生产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1)预制构件生产设备。预制构件生产设备种类繁多,由于不同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不一样,设备自身生产效率直接影响预制构件的供应量与时间。预制构件生产原料对生产效率也有一定影响。(2)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针对预制构件柱、梁的生产环节仍需人工操作,需要处理好预制板与梁之。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构件成品的生产时间[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与日 俱增,在促进建筑行业扩大建设规模的基础上,也加剧了建 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在这种社会经济环境下,预制装配 式建筑结构应运而生,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非常迅猛,建筑预制生产技术也发展起来,住建行业开始重视节能降耗与工程建设的科技性,因此装配式建筑得到了重视。为了推进工程建筑产业化发展,各领域开始积极运用装配式建筑模式,给这一建筑形式的发展带来了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应彬彬.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9):205.
[2]刘政委.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2-33.
[3]刘改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0):134-136.
[4]王振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6):301.
[5]陈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7):117-118.
[6]吕大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3):1484.